德遠先生學者師,此郎超詣可傳衣
出自宋代劉克莊《送山甫赴嶺口倉與黃兄來復(fù)同載》:
德遠先生學者師,此郎超詣可傳衣。
凌云才子聲名早,煮海粗官氣力微。
二尺檠商今與古,三家村有是和非。
直須滿了葵丘戌,策杖溪邊待璧歸。
注釋參考
遠先
猶遠祖。 魯迅 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抑吾聞生學家言,有云反種一事,為生物中每現(xiàn)異品,肖其遠先,如人所牧馬,往往出野物,類之不拉(zebra),蓋未馴以前狀,復(fù)現(xiàn)于今日者?!?/p>
學者
(1).做學問的人;求學的人?!墩撜Z·憲問》:“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”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學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” 唐 薛存誠 《太學創(chuàng)置石經(jīng)》詩:“儒林道益廣,學者心彌鋭?!?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記事一》:“ 滎陽 呂公 教學者讀書,須要字字分明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學者當知所尚,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?!?/p>
(2).在學術(shù)上有一定造詣的人?!肚f子·刻意》:“語仁義忠信,恭儉推讓,為修己而已矣;此平世之士,教誨之人,游居學者之所好也?!?成玄英 疏:“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, 宣尼 之居 洙 泗 ,或游行而議論,或安居而講説,蓋是學人之所好?!薄妒酚洝げ牧袀鳌罚骸胺?qū)W者載籍極博,猶考信於六蓺?!薄杜f五代史·晉書·史匡翰傳》:“尤好《春秋左氏傳》,每視政之暇,延學者講説,躬自執(zhí)卷受業(yè)焉。” 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贈行》:“昨日在幾案之上,又見他幾首新詩,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?!?魯迅 《而已集·讀書雜談》:“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,是文學家,是學者。”
超詣
(1).高深玄妙;高超脫俗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 諸葛厷 年少不肯學問,始與 王夷甫 談,便已超詣。” 唐 張說 《魏齊公元忠》詩:“ 齊公 生人表,迥天聞鶴唳。清論早揣摩,玄心晚超詣?!?宋 張端義 《貴耳集》卷上:“ 東晉 清談之士,酷嗜 莊 老 ,以曠達超詣為第一等人物?!?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古賦一》:“ 老氏 之清虛,釋氏之超詣,味則高矣,而不協(xié)於極?!?清 王應(yīng)奎 《柳南隨筆》卷二:“﹝ 許暘谷 ﹞同里 錢玉友 目為詩家鄉(xiāng)愿,然集中亦有超詣之作?!?/p>
(2).超登;登達。 唐 柳宗元 《送文暢上人登五臺遂游河朔序》:“故又捨筏西土,振塵朔陲,將欲與 文殊 不二之會,脫去穢累,超詣覺路。” 宋 楊萬里 《寄題劉巨卿家六詠·詣齋》:“紫鸞自超詣,一日可天地?!?/p>
傳衣
謂傳授師法或繼承師業(yè)。 唐 李商隱 《謝書》詩:“自蒙半夜傳衣后,不羨 王祥 得佩刀。” 宋 黃庭堅 《題山谷石牛洞》詩:“司命無心播物,祖師有記傳衣?!?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何文安公挽聯(lián)》:“再世獲傳衣,最喜緣深堪歷久;三臺期接席,那知望切竟成空?!?范文瀾 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七章三:“ 韓愈 一派,詩當時推 李賀 為傳衣人,猶之古文當時推 李翱 為傳衣人?!保鄥⒁姟?傳衣鉢 ”。
劉克莊名句,送山甫赴嶺口倉與黃兄來復(fù)同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眾民搬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