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璞世未識,獨(dú)令和氏逢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次韻和吳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》:
楚客好山水,五月上亭峰。
峰頂望文脊,草樹皆有容。
身既近猿鳥,心欲追喬松。
石壁出云背,苔磴千萬重。
下視霹靂飛。
忽起枯株龍。
卻還僧居宿,暮踐樵子蹤。
作詩留粉墻,削藁為我封。
美璞世未識,獨(dú)令和氏逢。
注釋參考
和氏
(1). 楚 人 卞和 (又稱 和氏 )得玉璞于 楚 山中,奉而獻(xiàn)之 厲王 和 武王 。使玉工辨認(rèn)之,均曰:“石也。”以誑欺罪,被刖去兩足。后又獻(xiàn)之 楚文王 ,使玉工理之,果得寶玉。事見《韓非子·和氏》。后以“和氏”指識才之士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塞難》:“夫見玉而指之曰石,非玉之不真也,待 和氏 而后識焉?!?/p>
(2).指懷才不遇之人。 唐 劉得仁 《送友人下第歸省》詩:“莫將 和氏 淚,滴著 老萊 衣。”
(3).借指美玉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晁采琬琰,和氏出焉?!?漢 揚(yáng)雄 《甘泉賦》:“前殿崔巍兮,和氏玲瓏?!眳⒁姟?和氏璧 ”。
即 和氏 ?!秴问洗呵铩ぎ悓殹罚骸耙?龢氏 之璧、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,賢者必取至言矣。”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賓又不聞 龢氏 之璧韞於 荊 石, 隨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?”參見“ 和氏 ”。
梅堯臣名句,次韻和吳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