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尹志平《西江月二五首》
本性元虛不二,奈何情{1*1}欲交加。人能頓悟道生涯。世態(tài)分明是假。更要深通玄奧,須當拂去矜夸。含光默默養(yǎng)靈芽。便是無為造化。
窗外橫山入畫,門前流水堪聽。洞天幽處少人行。不是塵寰路徑。占得靜中風月,卻迥鬧里人情。湛然六識自安寧。一任閑歌閑詠。
動處休將性動,靜中莫使心疑。目前端正沒關機。真靜真清便是。氣滿三田自實,神通八脈方知。了然頓覺入無為。到處安心穩(wěn)地。
非愛青山綠水,惟圖隱跡埋石。粗衣糲食絕人情。養(yǎng)就元初本柄。氣結神凝久視,虛心實腹長生。一朝功滿現(xiàn)三清。此是男兒正性。
盡日觀山玩水,終朝常足心休。老來佚樂更何求。保我陽生九九。幸得為人通道,道中別有歸投。功成云步看瀛洲。萬古名傳不朽。
進道須憑篤志,收心慎勿狂游。聽予苦口勸同流。莫待因循皓首。綠發(fā)朱顏易改,青春白晝難留。爭如速悟便回頭。認取忠言善誘。
九夏天長暑熱,三秋山后清涼。一川禾黍正蒼蒼。了見西成有望。論甚天涯海角,盡他關外山荒。目前無事即仙鄉(xiāng)。且恁隨緣豁暢。
莫羨喧嘩京市,休辭淡薄山家。猿啼鶴唳興還加。心地清涼無價。夜伴清風皓月,曉觀綠檜云霞。蓬頭丫髻做生涯。堪向幽屏圖畫。
淺見有知有識,深通無悟無迷。了然頓覺入希夷。此是男兒正智。達道豈離方寸,明心何在天西。終朝閑坐細尋思。裂轉機關便是。
人事雖然久厭,道家爭忍空歸。不因勤苦到關西。焉得重陽慶會。說與門中志士,祖庭已見根基。終南山色古今奇。老者堪為久計。
日用灶頭然火,時教突里亡煙。始終如一志精專。也勝往來打轉。放下紛紛塵事,明通朗朗玄言。一朝功到性靈圓。便是蓬萊中選。
山后重興道院,燕南仍自干戈。道人功行累來多。免卻非災橫禍。每日誦經(jīng)報國,終朝念道降魔。福生禍滅養(yǎng)沖和。真靜真清證果。
石徑云梯路險,攀蘿攬葛難行。洞天深處水山明。遠卻塵寰視聽。土洞安眠穩(wěn)坐,松巖耳靜心清。不須更羨許由名。便是超凡入圣。
事事諳來心足,般般舍去身輕。本初一點要圓成。妙語玄言堪聽??v意不知有我,收心自覺無明。無明滅盡絕塵情。便是識心見性。
天上仙無懵懂,人間性有頑愚。門中有幸看經(jīng)書。性性堂堂開悟。達理真明妙有,觀空體合虛無?;弁`寶證元初。誰解無文不度。
我愛秋陽道眾,人人謙讓溫和。終朝豁暢恣高歌。日用不分彼我。福地安居自在,松間閑步煙蘿。先人后己行功多。永沒非災橫禍。
我愛秋陽地僻,松巖來往人稀。不勞打坐自忘機。兀兀陶陶似醉。坐上有山有水,心間無是無非。朝朝常見白云飛??梢粤暨B適意。
我愛秋陽天氣,一指云路無迷。何勞身外覓曹溪。了見三身四智。莫問天機深遠,休尋大道無為。目前認得這些兒。便是全真苗裔。
我愛西巖氣勢,連山帶土豐肥。青松綠柳嫩依依。更有名花異卉。春水涓涓聲細,秋陽燁燁光輝。此中不用上天梯。便是仙家景致。
我愛西巖秀麗,仙園地發(fā)三陽。山形曲屈臥龍岡。只此人間天上。云舍茅庵掩映,仙花異果馨香。市朝客到見清涼。舉手應須瞻仰。
夏日勤修寶殿,冬天好煉頑心。三更不縱睡魔侵。便是先生戒禁。學道休迷妄想,修真莫失叢林。無為功滿恣歌吟。自在高眠穩(wěn)枕。
有欲難超老病,無情易變童顏。虛心實腹六神安。步步清涼彼岸。九載能除四相,十年決到三山。蓬壺閬苑恣游閑。免卻人間流轉。
月里金烏報曉,日中玉兔方眠。誰知萬法倒顛顛。此理非深非淺。認得元初這個,須明無事真禪。人人有分性周圓,只為使他不轉。
月魄光通四海,龍陽氣滿三田。一聲雷動震山川。迸出飛光閃電。法雨常加有道,慈云廣布無邊。此時方顯太平年。遂我一生本愿。
只為功虧行闕,故教不免東西。自從別后二年期。路轉風塵萬里。詞寄燕山道眾,聽予至囑休疑。外緣雖斡內忘機。免卻前頭懊悔。
以上尹志平作品《西江月》共25首
注釋參考
湛然
(1).清澈貌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二十:“不數(shù)日,果大雨。見大石中裂開一井,其水湛然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清水》:“寺左右雜樹疎頒,有一石泉,方丈餘,清水湛然?!薄都魺粜略挕よb湖夜泛記》:“顏貌紅澤,雙瞳湛然?!?明 謝讜 《四喜記·久旱祈神》:“白檀焚獻,怪舉首青天湛然?!?/p>
(2).安然貌?!洞蟠鞫Y記·四代》:“僉然湛然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 王戎 七歲,亦往看,虎承間攀欄而吼,其聲震地,觀者無不辟易顛仆, 戎 湛然不動,了無恐色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六二:“譬如嬰兒居胎中,湛然不動?!?/p>
(3).淡泊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佛影銘》序:“容儀端莊,相好具足,莫知始終,常自湛然?!?唐 韓偓 《地爐》詩:“禪客釣翁徒自好,那知此際湛然心?!币嘀盖屐o。 隋 王通 《中說·周公》:“其上湛然,其下恬然?!?阮逸 注:“湛、恬皆靜。” 宋 蘇軾 《觀妙堂記》:“我所居室,汝知之乎?沉寂湛然,無有喧爭?!?/p>
(4).清醒貌。 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飲量》:“ 臨溪 一一指揮僮僕扶掖登榻,然后從容登輿去。神志湛然,如未飲者?!?清 王韜 《<淞濱瑣話>自序》:“然昏厥睯眩中,此心湛然,尚覺可用?!?郭沫若 《李白與杜甫·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》:“但現(xiàn)在的自己卻是湛然清醒,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位?!?/p>
六識
佛教所稱之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。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,而生見、聞、嗅、味、覺、知六種認識作用。“六識”為大、小乘之共說,而位于大乘八識中之前六識,故亦稱“ 前六識 ”。 明 破慳道人 《一文錢》第六出:“內六塵,外六根,中六識,去縛解粘,立登般若?!?清 龔自珍 《最錄列子》:“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,其曰:‘以耳視,以目聽。’曰:‘視聽不以耳目?!妒ト肆ビ弥ǎR之相,庶近似之,皆非 莊周 所知者?!眳㈤啞冻晌ㄗR論》五。
安寧
安寧 (ānníng) 秩序正常,沒有騷擾 peace;tranguility 心情安定、平靜 calm;composed;free from worry尹志平名句,西江月二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