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甫經(jīng)殊俗,離騷繼雅風(fēng)
出自唐代包佶《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》:
桂嶺千崖斷,湘流一派通。
長(zhǎng)沙今賈傅,東海舊于公。
。
章甫經(jīng)殊俗,離騷繼雅風(fēng)。
金閨文作字,玉匣氣成虹。
。
翰墨時(shí)招侶,丹青夙在公。
主恩留左掖,人望積南宮。
。
巧拙循名異,浮沉顧位同。
九遷歸上略,三已契愚衷。
。
責(zé)謝庭中吏,悲寬塞上翁。
楚材欣有適,燕石愧無功。
。
山曉重嵐外,林春苦霧中。
雪花翻海鶴,波影倒江楓。
。
去札頻逢信,回帆早掛空。
避賢方有日,非敢愛微躬。
注釋參考
章甫
章甫 (zhāngfǔ) 古代一種禮帽 a kind of hat 端章甫?!墩撜Z·先進(jìn)》殊俗
(1).風(fēng)俗、習(xí)俗不同。《<詩>大序》:“國異政,家殊俗,而變《風(fēng)》變《雅》作矣?!薄蛾套哟呵铩柹鲜恕罚骸肮耪甙倮锒惲?xí),千里而殊俗?!?三國 魏 嵇康 《聲無哀樂論》:“五方殊俗,同事異號(hào)?!?胡惠生 《南游吟》:“蠻語生鄉(xiāng)感,殊俗惹客愁?!?/p>
(2).指風(fēng)俗不同的遠(yuǎn)方。 漢 賈誼 《過秦論上》:“ 始皇 既沒,餘威振於殊俗。” 唐 岑參 《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(shí)封公兼鴻臚卿》詩:“坐參殊俗語,樂雜異方聲。” 宋 陳與義 《舟行遣興》詩:“殊俗問津言語異,長(zhǎng)年為客路歧難?!?/p>
(3).異于流俗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今空語同知有達(dá)人而無所不堪,外不殊俗,而內(nèi)不失正。”《宋書·郭啟玄傳》:“身死之日,妻子凍餒,志操殊俗,良可哀悼。”
離騷
(1).遭遇憂患?!妒酚洝でZ生列傳》:“離騷者,猶離憂也…… 屈平 之作《離騷》,蓋自怨生也。”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類對(duì)》:“ 劉斯立 跂 , 莘老丞相 長(zhǎng)子,賢而能文。 建中jing{1-1}國 間,丞相追復(fù),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:‘晚歲離騷,旋招魂於異域;平生精爽,猶見夢(mèng)於故人?!?/p>
(2).離別的愁思。語本《楚辭·離騷》 漢 王逸 注:“離,別也;騷,愁也;經(jīng),徑也。言己放逐離別,中心愁思,猶陳直徑,以風(fēng)諫君也?!?唐 岑參 《送趙侍御歸上都》詩:“帝城誰不戀,回望動(dòng)離騷。” 宋 方岳 《齊天樂·和楚客賦蘆》詞:“天豈無情,離騷點(diǎn)點(diǎn)送歸客。”
(3).牢騷?!侗笔贰と辶謧髡摗罚骸?孝籍 徒離騷其文,尚何救也。” 宋 蘇轍 《次韻子瞻見寄》:“ 賈生 作傳無封事, 屈平 憂世多離騷?!?/p>
(4).文體之一種。 宋 魏慶之 《詩人玉屑·詩體上》:“風(fēng)雅頌既亡,一變而為離騷,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,三變而為歌行雜體,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?!?/p>
(5).泛指詞賦、詩文。 清 杭世駿 《<東城雜記>序》:“斯誠離騷之博徒,藝苑之別子矣?!?/p>
(6).曲名。 元 耶律楚材 《夜坐彈離騷》:“一曲《離騷》一椀茶,箇中真味更何加。” 游國恩 《楚辭概論·楚辭的名稱》:“﹝《離騷》﹞這個(gè)名詞的解釋,也不是 楚 言,也不是離憂,也不是遭憂和別愁,更不是明擾,乃是 楚 國當(dāng)時(shí)一種曲名。按《大招》云:‘ 楚 《勞商》只?!?王逸 曰:‘曲名也?!础畡谏獭c‘離騷’為雙聲字,古音‘勞’在‘宵’部,‘商’在‘陽’部,‘離’在‘歌’部,‘騷’在‘幽’部?!琛ⅰ枴摹?,并以旁紐通轉(zhuǎn),故‘勞’即‘離’,‘商’即‘騷’,然則‘勞商’與‘離騷’,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?!x騷’之為 楚 曲,猶后世‘齊驅(qū)’‘吳趨’之類。 王逸 不知‘勞商’即‘離騷’之轉(zhuǎn)音,故以為另一曲名,正如他不知《大招》的‘鮮卑’與《招魂》的‘犀比’是一件東西一樣?!?/p>
雅風(fēng)
(1).詩風(fēng),作詩的風(fēng)氣。 唐 司空?qǐng)D 《與王駕評(píng)詩》:“國初,上好文章,雅風(fēng)特盛?!?/p>
(2).指《詩經(jīng)》。 唐 包佶 《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》:“章甫經(jīng)殊俗,《離騷》繼雅風(fēng)。”
包佶名句,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