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三月三,水邊盡傾城
出自宋代韓元吉《上巳日王仲宗趙德溫見過因招趙仲縝任卿小集》:
春事倏已晚,飛花送啼鶯。
長安三月三,水邊盡傾城。
緬懷杜陵老,感之見歌行。
青鳥忽飛去,素鱗盤水精。
往事誰復(fù)識(shí),夢繞白玉京。
朅來官閩陬,江湖渺余情。
嘉節(jié)閉門臥,客愁隨日生。
風(fēng)光入樽酒,使我嗟獨(dú)傾。
良友慰寂寞,惠然成會(huì)并。
金枝三雋才,千里未可程。
王郎烏衣舊,高論玉塵橫。
相逢寄觴詠,樂此天氣清。
不知山陰會(huì),絕唱疇能賡。
庭隅有幽花,粲若萬玉纓。
好風(fēng)亦知人,微月相與明。
蕭蕭城東路,頗復(fù)歌吹聲。
景物正自佳,天涯意難平。
不須恨陳跡,且用催詩成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(hào)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(zèng)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三月
三月 (sānyuè) 格里歷(即陽歷)每年的第三個(gè)月 march 農(nóng)歷(陰歷)每年的第三個(gè)月,第三個(gè)朔望月 the third month of the lunar year, the third moon 三個(gè)月 three months傾城
傾城 (qīngchéng) 全城;滿城 from all over the town 傾城出動(dòng),圍捕兇犯 形容女子艷麗,貌壓全城 exceedingly beautiful 名花傾城,君王帶笑 傾覆國家 ruin state韓元吉名句,上巳日王仲宗趙德溫見過因招趙仲縝任卿小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