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出峽》:
入峽喜巉巖,出峽愛平曠。
吾心淡無累,遇境即安暢。
東西徑千里,勝處頗屢訪。
幽尋遠(yuǎn)無厭,高絕每先上。
前詩尚遺略,不錄久恐忘。
憶從巫廟回,中路寒泉漲。
汲歸真可愛,翠碧光滿盎。
忽驚巫峽尾,巖腹有穿壙。
仰見天蒼蒼,石室開南向。
宣尼古廟宇,叢木作幃帳。
鐵楯橫半空,俯瞰不計(jì)丈。
古人誰架構(gòu),下有不測(cè)浪。
石竇見天囷,瓦棺悲古葬。
新灘阻風(fēng)雪,村落去攜杖。
亦到龍馬溪,茅屋沽村釀。
玉虛悔不至,實(shí)為舟人誑。
聞道石最奇,寤寐見怪狀。
峽山富奇?zhèn)ィ靡恢獛讍省?br>苦恨不知名,歷歷但想像。
今朝脫重險(xiǎn),楚水渺平蕩。
魚多客庖足,風(fēng)順行意王。
追思偶成篇,聊助舟人唱。
注釋參考
行意
(1).謂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?!秶Z·越語下》:“王曰:‘……子聽吾言,與子分國。不聽吾言,身死,妻子為戮?!?范蠡 對(duì)曰:‘臣聞命矣。君行制,臣行意。’” 韋昭 注:“制,法也。意,志也?!?北魏 崔鴻 《十六國春秋·后趙·石虎》:“﹝ 石虎 ﹞拜征虜將軍,性酷虐無道,軍中勇敢策略與己侔者,輒因事害之…… 勒 ( 石勒 )屢加責(zé)誨,而行意自若?!?宋 蘇軾 《初別子由》詩:“使子得行意,青衫陋公卿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(bǔ)遺·吏部·考察科道》:“ 高新鄭 生平,彷彿似 桂安仁 ,其才鋒氣魄同,忮忍專愎同,其受主上眷知亦同,故皆能乘權(quán)行意如此?!?/p>
(2).猶行色。指出發(fā)前后的神態(tài)、情景或氣派?!段簳ね趸埤垈鳌罚骸?慧龍 年十四,為沙門 僧彬 所匿。百餘日,將 慧龍 過 江 ,為津人所疑,曰:‘行意怱怱徬徨,得非 王 氏諸子乎?’”
(3).離去的意向?!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一○六回:“談了半天, 彌軒 似有行意。”
蘇軾名句,出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