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栻《送然侄四歸二首》:
自子來見我,倏焉十六秋。
一聞沂上音,此意便綢繆。
中間豈不別,會合同轉(zhuǎn)頭。
今茲舍我去,萬里不復(fù)留。
豈不能挽子,懼子為親憂。
六月送歸船,我思與悠悠。
愛子剛毅資,不作繞指柔。
原子進(jìn)問學(xué),琢磨須自修。
居然知見廣,百病公有瘳。
誰謂道云遠(yuǎn),行矣當(dāng)深求。
注釋參考
綢繆
綢繆 (chóumóu) 緊密纏縛 bind tightly 綢繆束薪?!对姟ぬ骑L(fēng)·綢繆》 chan{1|1}綿;情意深厚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 發(fā)函伸紙,是何文采之巨麗,而慰喻之綢繆乎!——吳質(zhì)《答東阿王書》 綢繆之旨,有同骨肉?!R湛《贈劉琨一首并書》張栻名句,送然侄四歸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