拱揖群后,端委垂裳
出自宋代楊億《景德中朝會(huì)十四》:
天威煌煌,山龍采章。
庭實(shí)旅百,上公奉觴。
拱揖群后,端委垂裳。
永錫難老,萬壽無疆。
注釋參考
拱揖
亦作“ 拱挹 ”。1.拱手作揖以示敬意。《周禮·夏官·小臣》“小臣掌王之小命,詔相王之小法儀” 漢 鄭玄 注:“趨行拱揖之容?!?南朝 梁 任昉 《宣德皇后令》:“致天之屆,拱揖羣后?!?唐 張紹 《沖佑觀》詩:“拱揖高讓,神人樂推。” 明 唐順之 《萬古齋公傳》:“﹝公﹞病且亟,余往候之,氣已微矣,猶披衣端坐作拱揖狀?!?清 曹寅 《贈(zèng)卜者楊老》詩:“ 楊老 性淳慤,拱揖類童子?!?/p>
(2).環(huán)繞衛(wèi)護(hù)。 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中:“長岡巨阜,紆餘盤屈,以相拱揖抱負(fù)。” 元 周琦 《野狐嶺》詩:“連岡束重隘,拱揖猶城垣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五:“又有 白蚌 、 甘丹 、 色臘 、 尋鵝 四大寺,遠(yuǎn)近拱挹。”
群后
1.四方諸侯及九州牧伯。 2.泛指公卿。端委
(1).古代禮服?!蹲髠鳌ふ压辍罚骸拔崤c子弁冕端委,以治民臨諸侯。” 杜預(yù) 注:“端委,禮衣?!?孔穎達(dá) 疏引 服虔 曰:“禮衣端正無殺,故曰端;文德之衣尚褒長,故曰委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 明帝 問 謝鯤 :‘君自謂何如 庾亮 ?’答曰:‘端委廟堂,使百僚準(zhǔn)則,則臣不如 亮 ;一丘一壑,自謂過之。’”
(2).始末;底細(xì)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粵西游日記一》:“西行見峰頂洞門西墜處,危峽孤懸,下有長垣環(huán)之,仰眺不得端委,則藩府別圃也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蕙芳》:“媼益疑,具言端委?!?/p>
垂裳
見“ 垂衣裳 ”。
楊億名句,景德中朝會(huì)十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