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崖百丈落,奔注當(dāng)空翻。
出自唐朝孟翔《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兼寄李吏部、》
昔人恣探討,飛流稱石門。安知郡城側(cè),別有神泉源。
疏鑿意大禹,勤求聞軒轅。悠悠幾千歲,翳薈群木繁。
奇狀出蔽蔓,勝概畢討論。沿崖百丈落,奔注當(dāng)空翻。
下如散雨足,上擬屯云根。變態(tài)凡幾處,靜神竟朝昏。
渴賢寄珠玉,受馥尋蘭蓀。蘿蔦罥紫綬,巖隈駐朱轓。
方思謝康樂,好事名空存。
注釋參考
百丈
(1).極言高、深或遠。 漢 枚乘 《七發(fā)》:“上有千仞之峯,下臨百丈之谿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》詩:“千仞寫喬樹,百丈見游鱗。” 唐 韓愈 《次同冠峽》詩:“落英千尺墮,游絲百丈飄。”《北史·西域傳·小月氏國》:“其( 小月氏國 )城東十里,有佛塔,周三百五十步,高八十丈……所謂百丈佛圖也。”
(2).牽船的篾纜?!端螘ぶ斐瘋鳌罚骸皶r軍人緣 河 南岸,牽百丈, 河 流迅急,有漂渡北岸者,輒為虜所殺略?!?唐 杜甫 《十二月一日》詩之一:“一聲何處送書雁,百丈誰家上瀨船?!?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百丈》:“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,問之 蜀 人,云,水峻岸石又多廉稜……故劈竹為大瓣,以麻索連貫其際,以為牽具,是名‘百丈’。”《醒世恒言·獨孤生歸途鬧夢》:“從此一路都是上水,除非大順風(fēng),方使得布帆,風(fēng)略小些,便要扯著百丈。你道怎么叫做百丈?原來就是縴子?!?清 黃遵憲 《下水船歌》:“百丈橫牽上瀨舟,三朝三暮見 黃牛 ?!?/p>
(3).借指井繩。 唐 杜甫 《銅瓶》詩:“銅瓶未失水,百丈有哀音?!?/p>
(4). 唐 代名僧 懷海 ,住 洪州 百丈山 ,因以為號,稱“百丈禪師”。參閱《景德傳燈錄·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》。
奔注
奔流灌注。 唐 李白 《早過漆林渡寄萬巨》詩:“漏流昔吞翕,沓浪競奔注?!?明 歸有光 《水利論》:“自 湖州 諸溪從 天目山 西北 宣州 諸山谿水所奔注,而從 吳江 過 甫里 ,經(jīng) 華亭 青龍江 以入海。” 郁達夫 《沉淪》:“他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往上奔注的樣子?!?/p>
當(dāng)空
當(dāng)空 (dāngkōng) 在空中 high above in the sky孟翔名句,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兼寄李吏部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