峭峭后山老,深古復(fù)靜麗
出自宋代張镃《俞玉汝以詩編來因次卷首韻》:
我生癖耽詩,極力參古意。
寥寥千百年,所取僅三四。
此言或是癡,的確有見地。
大雅既不作,少陵得深致。
楚騷久寂寞,太白重舉似。
堂堂豫章伯,與世不嫵媚。
峭峭后山老,深古復(fù)靜麗。
第篇雜短章,末學(xué)敢睥睨。
儻非四公者,孰畢此能事。
俞君江南英,懶效決科計。
俗子造其廬,覓句獨擁鼻。
雪風(fēng)灞橋路,想見形夢寐。
貽我青云編,三讀增畏愧。
未嘗膠山林,亦復(fù)到城市。
石頑木鑽透,悟處定不二。
清風(fēng)濯炎暑,使我破蕪穢。
情悰猥能同,外此誰臭味。
請加精進心,道遠(yuǎn)烏足喟。
骎骎不停規(guī),今古本無異。
詩來我知往,因以當(dāng)交質(zhì)。
注釋參考
峭峭
(1).高峻,高。 唐 李商隱 《水天閑話舊事》詩:“暮雨自歸山峭峭,秋河不動夜厭厭?!?宋 汪元量 《重慶府》詩:“林間麋鹿遙相望,峽里蛟龍橫不休。目斷弔橋空峭峭,頭昏伏枕自悠悠?!鼻颓停槐咀鳌扒颓摹?。
(2).寒冷貌。 清 周亮工 《庚子重九雜感呈今醉先生并諸同人》詩之七:“薄裳涼峭峭,薄衾明歷歷。裘破思御寒,預(yù)為顛倒易?!?/p>
后山
(1).后面的山。 元 貢師泰 《題山水圖》詩:“前山后山云亂起,山腳入溪清見底?!?沉從文 《從文自傳·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》:“后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。”
(2).舊時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(nèi)臣佩服紀(jì)略》:“平巾,以竹絲作胎,真青羅蒙之,長隨內(nèi)使小火者戴之,制如官帽,而無后山?!?/p>
(3).頭顱后部的枕骨。《醫(yī)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·后山骨》:“后山,即頭后枕骨也?!?/p>
靜麗
猶靜美。 元 郝經(jīng) 《儀真館后園海棠兩花于秋因為小酌賦詩》:“稀疎生意怯,靜麗尤綽約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十四:“歌聲在香氣中顫動,給蘋果葡萄的靜麗配上音樂。”
張镃名句,俞玉汝以詩編來因次卷首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