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林之下無茂草,此馬得無半飽饑
出自宋代方回《為徐企題趙子昂所畫二馬》:
相馬有伯樂,畫馬有伯時(shí)。
伯樂永已矣,伯時(shí)猶見之。
長林之下無茂草,此馬得無半飽饑。
一疋背樹似揩癢,一疋齕枯首羸垂。
趙子作此必有意,志士失職心傷悲。
我思肥馬不可羈,不如叟馬劣易騎。
焉得生致此二疋,馬亦如我老且衰。
破鞍弊韉骨硉矹,狂豪敢學(xué)幽并兒。
無世塵處天地闊,我后子先緩轡看山時(shí)賦詩。
注釋參考
長林
(1).高大的樹林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涉蘭圃,登重基。背長林,翳華芝?!?晉 陸機(jī) 《赴洛》詩之一:“南望泣玄渚,北邁涉長林。” 唐 杜甫 《茅屋為秋風(fēng)所破歌》:“高者掛罥長林梢,下者飄轉(zhuǎn)沉塘坳?!?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(jì)程》十四:“滿目雪色長林,欣欣然迎著我這萬里羈客。”
(2).喻隱逸者的居處。 南朝 宋 范曄 《樂游應(yīng)詔詩》:“探己謝丹黻,感事懷長林。” 明 高啟 《松隱為愛叔能賦》:“我今身似浮云閒,正合著在長林間?!眳⒁姟?長林豐草 ”。
得無
得無 (déwú) 恐怕,是不是。常和“耶”構(gòu)成表推測性的疑問句 whether or not;perhaps;I think 若輩得無苦貧乎?!鳌?崔銑《記王忠肅公翱三事》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半飽
半飽 (bànbǎo) 沒有完全吃飽 half-full;half-replete方回名句,為徐企題趙子昂所畫二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