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涉《寄荊娘寫真》:
章華臺(tái)南莎草齊,長(zhǎng)河柳色連金堤。
青樓曈曨曙光蚤,梨花滿巷鶯新啼。
章臺(tái)玉顏年十六,小來能唱西梁曲。
教坊大使久知名,郢上詞人歌不足。
少年才子心相許,夜夜高堂夢(mèng)云雨。
五銖香帔結(jié)同心,三寸紅箋替?zhèn)髡Z。
緣池并戲雙鴛鴦,田田翠葉紅蓮香。
百年恩愛兩相許,一夕不見生愁腸。
上清仙女征游伴,欲從湘靈住河漢。
只愁陵谷變?nèi)隋荆諊@桑田歸海岸。
愿分精魄定形影,永似銀壺掛金井。
召得丹青絕世工,寫真與身真相同。
忽然相對(duì)兩不語,疑是妝成來鏡中。
豈期人愿天不違,云輧卻駐從山歸。
畫圖封裹寄箱篋,洞房艷艷生光輝。
良人翻作東飛翼,卻遣江頭問消息。
經(jīng)年不得一封書,翠幕云屏繞空壁。
結(jié)客有少年,名總身姓江。
征帆三千里,前月發(fā)豫章。
知我別時(shí)言,識(shí)我馬上郎。
恨無羽翼飛,使我徒怨滄波長(zhǎng)。
開篋取畫圖,寄我形影與客將。
如今憔悴不相似,恐君重見生悲傷。
蒼梧九疑在何處,斑斑竹淚連瀟湘。
注釋參考
章華臺(tái)
楚 離宮名。故址有四:(1)在今 湖北省 監(jiān)利縣 西北, 晉 杜預(yù) 以為 春秋 時(shí) 楚靈王 所建者即此。臺(tái)高十丈,基廣十五丈。稱“ 華容 之 章華 ”。(2)在今 安徽省 亳州市 東南,一說 楚靈王 所建即此。 清 楊守敬 以為 靈王 可能先建于 華容 ,后因樂 乾溪 風(fēng)物而筑此,仍襲用舊名。即“ 城父 之 章華 ”。(3)在今 河南 汝南 東, 戰(zhàn)國 楚襄王 為 秦 將 白起 所逼,北保于 陳 時(shí)所建,并襲用舊名。即“ 汝陽 之 章華 ”。(4)在今 湖北 沙市 ,建者不詳。后人附會(huì)為 靈王 所筑,即 豫章臺(tái) 。
莎草
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多生于潮濕地區(qū)或河邊沙地。莖直立,三棱形。葉細(xì)長(zhǎng),深綠色,質(zhì)硬有光澤。夏季開穗狀小花,赤褐色。地下有細(xì)長(zhǎng)的匍匐莖,并有褐色膨大塊莖。塊莖稱“香附子”,可供藥用。 唐 李白 《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》詩:“浮舟弄水簫鼓鳴,微波龍鱗莎草緑?!?明 葉襄 《端午》詩:“水咽山光天亦老,昔日龍舟偃莎草?!?/p>
長(zhǎng)河
長(zhǎng)河 (chánghé) 大河。特指黃河 long river 大漠孤煙直,長(zhǎng)河落日?qǐng)A?!啤?王維《使至塞上》 銀河 Milky Way 比喻漫長(zhǎng)的歷程 in the endless flow 在絕對(duì)真理的長(zhǎng)河中有無數(shù)相對(duì)真理柳色
(1).柳葉繁茂的翠色。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落日前墟望贈(zèng)范廣州云》詩:“輕煙澹柳色,重霞映日餘?!?唐 白居易 《杭州春望》詩:“濤聲夜入 伍員 廟,柳色春藏 蘇小 家?!?前蜀 韋莊 《河傳》詞:“何處。煙雨。 隋 堤春暮,柳色蔥蘢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呻吟齋睡起》詩:“蘭牙依客土,柳色過鄰墻。”
(2).指綠色。 五代 和凝 《天仙子》詞:“柳色披衫金縷鳳,纖手輕拈紅豆弄?!?/p>
金堤
亦作“ 金隄 ”。 1.堅(jiān)固的堤堰。后作為堤堰的美稱?!稘h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“媻姍勃窣,上金隄。” 顏師古 注:“言水之隄塘堅(jiān)如金也?!?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錦帶書十二月啟·無射九月》:“金堤翠柳,帶星采而均調(diào)。” 宋 柳永 《笛家弄》詞:“水嬉舟動(dòng),禊飲筵開,銀塘似染,金堤如繡。” 清 錢謙益 《寄督漕張御史》詩之二:“ 鐵甕 云帆連析木,金堤春水泛桃花?!?/p>
(2).堤名。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?!妒酚洝ず忧罚骸?孝文 時(shí)河決 酸棗 ,東潰 金隄 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《括地志》:“ 金隄 ,一名 千里隄 ,在 白馬縣 東五里?!?/p>
(3).堤名。指今 四川 灌縣 都江堰 一帶 岷江 的江堤。《文選·左思<蜀都賦>》:“西踰 金隄 ,東越 玉津 。” 劉逵 注:“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縣 西,隄有左右口,當(dāng) 成都 西也?!?/p>
李涉名句,寄荊娘寫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