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石介《偶作》:
晉公平淮西,兵出速如神。
崇韜伐西川,六十日請臣。
太祖初受命,諸侯未盡賓。
蜀廣號敵國,荊潭為強(qiáng)鄰。
王師討有罪,不聞逾十旬。
元昊誠螻蟻,有地長一畛。
詎足污斧鉞,尋當(dāng)投荊榛。
是何逾歲月,務(wù)行含貸仁。
豈茲將師間,逈無晉公倫。
張旗發(fā)一號,豈無李處耘。
提戈出一戰(zhàn),豈無王全斌。
容茲盈寸蟹,蕩漾于流津。
平生讀詩書,胸中貯經(jīng)綸。
薄田四五畝,甘心耕耨勤。
倚鉏西北望,涕淚空沾襟。
注釋參考
斧鉞
亦作“ 斧戉 ”。斧與鉞。泛指兵器。亦泛指刑罰、殺戮?!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巴醺ヂ牐?fù)之斧鉞,以徇於諸侯?!薄稘h書·天文志》:“ 梁王 恐懼,布車入 關(guān) ,伏斧戉謝罪,然后得免?!?宋 岳飛 《乞褒贈張所札子》:“ 張所 以忠許國,義不顧身,雖斧鉞在前,凜然不易其色?!?清 沉受宏 《衢州書事》詩:“已見降王歸斧鉞,徒聞戰(zhàn)鬼逐弓刀。” 謝覺哉 《哭凌波同志》:“勞苦、饑餓、金錢、斧鉞,在他看來,若無其事?!?/p>
荊榛
(1).亦作“ 荊蓁 ”。泛指叢生灌木,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歸思賦》:“城邑寂以空虛,草木穢而荊榛。”一本作“ 荊蓁 ”。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一:“王風(fēng)委蔓草,戰(zhàn)國多荊榛。” 金 元好問 《續(xù)小娘歌》之七:“傷心此日河平路,千里荊榛不見人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》詩:“三江風(fēng)月尊前醉,一郡荊榛笛里聲?!?/p>
(2).謂沒入荒野,指逝世。 明 周履靖 《錦箋記·聞訃》:“閨中何意,半道荊蓁,情隔云泥?!?/p>
(3).比喻艱危,困難。《舊唐書·宦官傳·楊復(fù)恭》:“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?!?元 許謙 《馮公嶺》詩:“胸中芥蒂未盡去,須信坦道多荊榛。”
(4).比喻惡人。 元 麻革 《過陜》詩:“豺狼滿地荊榛合,目斷 中條 是故丘?!?明 夏完淳 《大哀賦》:“未許其冠帶春秋,遂至夫荊榛天地?!?清 厲鶚 《東城雜記·陳御史元倩》:“手披荊榛,身御魑魅?!?周實 《民立報出版日祝賦》詩:“重重草木羞依附,莽莽荊榛待剪除。”
(5).芥蒂;不快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射策》:“笑譚之頃,便起荊榛?!?/p>
石介名句,偶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