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韓非及后人《韓非子·大體》:
摘自《韓非子·大體》
解釋:依靠法令來治理混亂,依靠賞罰來處理是非。
原文摘要:
古之全大體者:望天地,觀江海,因山谷,日月所照,四時(shí)所行,云布風(fēng)動(dòng);不以智累心,不以私累己;寄治亂于法術(shù),托是非于賞罰,屬輕重于權(quán)衡;不逆天理,不傷情性;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難知;不引繩之外,不推繩之內(nèi);不急法之外,不緩法之內(nèi);守成理,因自然;禍福生乎道法,而不出乎愛惡;榮辱之責(zé)在乎己,而不在乎人。故至安之世,法如朝露,純樸不散,心無結(jié)怨,口無煩言。故車馬不疲弊于遠(yuǎn)路,旌旗不亂乎大澤,萬民不失命于寇戎,雄駿不創(chuàng)壽于旗幢;豪杰不著名于圖書,不錄功于盤盂,記年之牒空虛。故曰:利莫長(zhǎng)乎簡(jiǎn),福莫久于安。使匠石以千歲之壽,操鉤,視規(guī)矩,舉繩墨,而正太山;使賁、育帶干將而齊萬民;雖盡力于巧,極盛于壽,太山不正,民不能齊。故曰
注釋參考
寄治
(1).謂假托公義之名?!稘h書·劉向傳》:“大將軍秉事用權(quán),五侯驕奢僭盛,并作威福,擊斷自恣,行污而寄治,身私而託公,依東宮之尊,假甥舅之親,以為威重。” 顏師古 注:“寄,託也。內(nèi)為污私之行,外託治公之道也?!?/p>
(2).地方官署僑居他地?!端螘ぶ菘ぶ疽弧罚骸?宋 末失 淮北 ,僑立 兗州 ,寄治 淮陰 ?!薄缎绿茣ぴd傳》:“初, 四鎮(zhèn) 北庭 行營(yíng)節(jié)度使寄治 涇州 , 大歷 八年, 吐蕃 寇 邠寧 ,議者謂三輔以西無襟帶之固,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?!?蔡?hào)|藩 《后漢演義》第八五回:“ 孫權(quán) 命 瑜 領(lǐng) 南郡 太守,屯兵 江陵 ; 程普 領(lǐng) 江夏 太守,寄治 沙羨 。”
(3).暫時(shí)治理。 宋 岳飛 《奏李興吳琦轉(zhuǎn)官狀》:“ 蘇堅(jiān) 權(quán) 河南府 事,令擇一縣,寄治府事,招收軍馬措置事宜?!?/p>
法術(shù)
法術(shù) (fǎshù) 泛指方術(shù)之士所采用的畫符、念咒等迷信手段。亦指神仙和道人呼風(fēng)喚雨、驅(qū)邪除病等手段 theurgy;magic arts是非
是非 (shìfēi) 對(duì)與錯(cuò);正確和謬誤 right and wrong 是非問題 口舌;糾紛 discord 搬弄是非 評(píng)論;褒貶 appraise 不屑隨人是非賞罰
賞罰 (shǎngfá) 獎(jiǎng)賞與處罰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賞罰分明韓非及后人名句,韓非子·大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德寶辦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