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陳子昂《答韓使同在邊》:
漢家失中策,胡馬屢南驅(qū)。
聞詔安邊使,曾是故人謨。
。
廢書悵懷古,負劍許良圖。
出關(guān)歲方晏,乘障日多虞。
。
虜入白登道,烽交紫塞途。
連兵屯北地,清野備東胡。
。
邊城方晏閉,斥堠始昭蘇。
復(fù)聞韓長孺,辛苦事匈奴。
。
雨雪顏容改,縱橫才位孤。
空懷老臣策,未獲趙軍租。
。
但蒙魏侯重,不受謗書誣。
當取金人祭,還歌凱入都。
注釋參考
謗書
(1).誹謗和攻訐他人的書函。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二》:“ 魏文侯 令 樂羊 將,攻 中山 ,三年而拔之。 樂羊 反而語功。 文侯 示之謗書一篋。 樂羊 再拜稽首曰:‘此非臣之功,主君之力也?!?唐 崔顥 《結(jié)定襄郡獄效陶體》詩:“謗書盈幾案,文墨相填委?!?/p>
(2).指《史記》?!逗鬂h書·蔡邕傳》:“昔 武帝 不殺 司馬遷 ,使作謗書,流於后世?!?李賢 注:“凡史官記事,善惡必書。謂 遷 所著《史記》,但是 漢 家不善之事,皆為謗也?!?宋 洪邁 《容齋隨筆·謗書》:“ 司馬遷 作《史記》,於《封禪書》中述 武帝 神仙、鬼灶、方士之事甚備,故 王允 謂之謗書?!?/p>
(3).泛稱有直言指斥或毀謗內(nèi)容的史傳、小說等。 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<后漢書>誤仿<史記>》:“且序酷吏必屢稱天子以為能,未免露謗書之意。” 柯靈 《香雪?!ゎ}材問題一解》:“《水滸傳》之后有《續(xù)水滸傳》(《蕩寇志》),也是用了同一題材,卻干脆成了一部農(nóng)民起義的謗書?!?/p>
陳子昂名句,答韓使同在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劍斬星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