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收一顆子,寄向長安城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潯陽三題。東林寺白蓮》:
東林北塘水,湛湛見底清。
中生白芙蓉,菡萏三百莖。
。
白日發(fā)光彩,清飆散芳馨。
泄香銀囊破,瀉露玉盤傾。
。
我慚塵垢眼,見此瓊瑤英。
乃知紅蓮花,虛得清凈名。
。
夏萼敷未歇,秋房結(jié)才成。
夜深眾僧寢,獨(dú)起繞池行。
。
欲收一顆子,寄向長安城。
但恐出山去,人間種不生。
注釋參考
顆子
方言。小米?!缎氯A日報》1939.8.27:“那幾年我們租了人家?guī)桩€地,打了顆子(糧食)還不夠交租呢!”秧歌劇《動員起來》:“莊稼鋤不好,草比谷還高,顆子碎,穗穗小,地‘豁’了,收成少,一滿出力不討好。”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白居易名句,潯陽三題。東林寺白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