藉令貌相近,氣有醇不醇
出自宋代魏了翁《贈畫工王三錫傳神》:
氣質(zhì)紛不齊,四海無似人。
藉令貌相近,氣有醇不醇。
善觀人品者,儀觀與機神。
正邪眸子見,善惡眉間分。
且如苦與虎,二人自非倫。
而俱類孔子,俗眼何昏昏。
古人有夢遇,便知為良臣。
又能記眉目,曉然得其真。
此須以神會,難與淺者論。
王生歸為我,試語司寇君。
此理充得去,三代同此民。
注釋參考
藉令
假使。 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四:“且奏賊初無此言,是必怨讎者為之,藉令有之,若以一卒之故,斷都轉運使頭,此后政令何由得行?” 宋 王安石 《上歐陽永叔書》:“藉令朝廷憐閔,不及一年,即與之外任,則人之多言,亦甚可畏?!?明 唐順之 《答王南江提學書》:“藉令有人焉,始不悟而今也悟,則自今日無一物不可少者。”
貌相
(1).容貌;外表?!肚皾h書平話》卷下:“太后與 呂胥 商議, 呂胥 教一般貌相女人選一個,詐做皇后,至於前殿?!薄端疂G傳》第十一回:“ 林沖 看那人時……身材長大,貌相魁宏。”
(2).謂根據(jù)外貌判斷人。 元 施惠 《幽閨記·抱恙離鸞》:“怎凡人貌相,海水斗升量。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密籌》:“人不可以貌相。”
魏了翁名句,贈畫工王三錫傳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