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盧照鄰《懷仙引》:
若有人兮山之曲,駕青虬兮乘白鹿,往從之游愿心足。
披澗戶,訪巖軒,石瀨潺湲橫石徑,松蘿冪藶掩松門。
下空蒙而無鳥,上巉巖而有猿。
懷飛閣,度飛梁。
休余馬于幽谷,掛余冠于夕陽。
曲復(fù)曲兮煙莊邃,行復(fù)行兮天路長(zhǎng)。
修途杳其未半,飛雨忽以茫茫。
山坱軋,磴連褰。
攀舊壁而無據(jù),溯泥溪而不前。
向無情之白日,竊有恨于皇天。
回行遵故道,通川遍流潦。
回首望群峰,白云正溶溶。
珠為闕兮玉為樓,青云蓋兮紫霜裘。
天長(zhǎng)地久時(shí)相憶,千齡萬代一來游。
注釋參考
澗戶
(1).山澗中的陋室。 南朝 梁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澗戶摧絶無與歸,石逕荒涼徒延佇?!币槐咀鳌?磵戶 ”。
(2).指家居山澗者的門戶。 唐 溫庭筠 《清旦題采藥翁草堂》詩:“解藤開澗戶,蹋石過溪泉?!?/p>
巖軒
即巖屋。 唐 盧照鄰 《懷仙引》:“披澗戶,訪巖軒?!?/p>
石瀨
(1).水為石激形成的急流?!冻o·九歌·湘君》:“石瀨兮淺淺,飛龍兮翩翩?!?王逸 補(bǔ)注:“瀨,湍也?!薄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》:“東馳土山兮,北揭石瀨?!?唐 陳子昂 《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》詩:“巖庭交雜樹,石瀨瀉鳴泉?!?/p>
(2).猶石潭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游九鯉湖日記》:“返祠,往 蓬萊石 ,跣足步澗中。石瀨平曠,清流輕淺,十洲三島,竟褰衣而涉也?!?清 唐孫華 《挽朱立云》詩之一:“石瀨同看千頃碧,磵牕閒寫數(shù)峯青?!?/p>
潺湲
潺湲 (chányuán) 水慢慢流動(dòng)的樣子 flow slowly 寒山轉(zhuǎn)蒼翠,秋水日潺湲?!啤?王維《輞川閑居贈(zèng)裴秀才迪》石徑
亦作“ 石逕 ”。山間石路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出自薊北門行》:“鴈行緣石逕,魚貫度飛梁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汝水》:“巖鄣深高,山岫邃密;石徑崎嶇,人蹟裁交?!?唐 杜牧 《山行》詩:“遠(yuǎn)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?!薄度龂萘x》第一一九回:“馬到山根斷,兵來石徑分?!?/p>
松蘿
亦作“ 松羅 ”。1.即女蘿。地衣門植物。體呈絲狀,直立或懸垂,灰白或灰綠色,基部多附著在松樹或別的樹的樹皮上,少數(shù)生于石上??扇胨帲徐詈藷岬淖饔??!对姟ば⊙拧ろ熪汀贰笆\與女蘿,施於松上” 毛 傳:“女蘿、兔絲,松蘿也?!?唐 黃滔 《敷水盧校書》詩:“宅帶松蘿僻,日唯猿鳥親。”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木四·松蘿》:“松蘿能平肝邪、去寒熱,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?!?/p>
(2).借指山林。 唐 王維 《別輞川別業(yè)》詩:“依遲動(dòng)車馬,惆悵出松羅。” 唐 孟郊 《擢第后東歸書懷》詩:“松蘿雖可居,青紫終當(dāng)拾?!?宋 蘇軾 《杜處士傳》:“古人有三聘而起松蘿者,迫實(shí)用也?!?/p>
(3).茶名。因產(chǎn)于 安徽省 歙縣 松蘿山 ,故名。 明 許次紓 《茶疏·產(chǎn)茶》:“若 歙 之松羅, 吳 之虎邱, 錢唐 之龍井,香氣穰郁,并可雁行?!?/p>
松門
(1).謂以松為門;前植松樹的屋門。 唐 王勃 《游梵宇三覺寺》詩:“蘿幌棲禪影,松門聽梵音?!?宋 陸游 《書懷絕句》之一:“老僧曉出松門去,手挈軍持取澗泉?!?清 黃鷟來 《秋日雨晴》詩:“松門落葉深,竹徑寒香靜?!?/p>
(2).指 松門山 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入彭蠡湖口》詩:“攀崖照石鏡,牽葉入 松門 ?!薄肚逡唤y(tǒng)志·江西南昌府一》:“ 松門山 在 新建縣 北二百十五里?!跺居钣洝罚骸渖蕉嗨桑迸R 大江 及 彭蠡湖 。山有石鏡,光明照人?!?/p>
(3).指 松門峽 。 唐 杜甫 《返照》詩:“荻岸如秋水, 松門 似畫圖。” 仇兆鰲 注:“《十道志》:‘ 松門峽 ,在 夔州 ?!?/p>
盧照鄰名句,懷仙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