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蒲松齡《紅毛氈》:
紅毛國,舊許與中國相貿(mào)易,邊帥見其眾,不許登岸。
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。
帥思一氈所容無幾,許之。
其人置氈岸上,但容二人,拉之容四五人。
且拉且登,頃刻氈大畝許,已登百人矣。
短刃并發(fā),出于不意,被掠數(shù)里而去。
注釋參考
紅毛
(1).紅色羽毛。 唐 崔玨 《和友人鴛鴦之什》:“翠鬣紅毛舞夕暉,水禽情似此禽稀?!?/p>
(2).舊指 荷蘭 。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。 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澳門紀略跋》:“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訓云:朕訪聞海外有 呂宋 、 噶囉巴 兩處地方。 噶囉巴 乃紅毛泊船之所, 呂宋 乃西洋泊船之所,彼處藏匿盜賊甚多。” 清 朱琦 《朱副將戰(zhàn)歿他鎮(zhèn)兵遂潰詩以哀之》:“紅毛叫嘯總?cè)肿?,峨?舟山 棄不守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六回:“你那里懂得!我這個是 大西洋 紅毛 法蘭西 來的上好龍井茶?!?/p>
許與
(1).謂結(jié)交引為知己?!段倪x·任昉<王文憲集序>》:“弘長風流,許與氣類,雖單門后進,必加善誘?!?劉良 注:“許與,謂招引也?!?宋 劉攽 《獻歐陽永叔》詩:“ 信陵 虛左乘, 程子 傾蓋親,意氣已然諾,許與忘舊新?!?清 龔自珍 《語錄》:“又論‘知在見君時,還相許與否?’先生曰:許與二字擬易之,以其弱腐。”
(2).稱許。 唐 杜甫 《壯游》詩:“許與必詞伯,賞游實賢王。” 宋 陸游 《<趙秘閣文集>序》:“已而故尚書 孫公 仲益 、端明 汪公 圣錫 、侍御 王公 龜齡 文益出於世,往往見公名字於其間,許與甚至。”《明史·劉子輔傳》:“按察使 周新 不茍許與,獨稱 子輔 賢?!?/p>
國相
(1).古時輔政的大臣?!蹲髠鳌ば辍罚骸袄ЙF猶鬭,況國相乎!”
(2).比喻具有輔國之才的人。《史記·晉世家》:“ 晉公子 賢,而其從者皆國相。”
(3).指王國或封國輔政之臣。 宋 陸游 《蠟彈省札》:“大者為王……其國并置國相一員,委本國選擇保奏,當降真命。”
(4).指侯國的長官。 清 王鳴盛 《十七史商榷·南史五·宋州郡國相》:“ 揚州 南徐州 諸州但有令長,自 南豫州 以下始有國相?!?/p>
貿(mào)易
貿(mào)易 (màoyì) 買賣的通稱 trade 改變;變易 change 星辰錯謬,高下貿(mào)易邊帥
亦作“邉帥”。邊防部隊的統(tǒng)帥。 唐 趙璘 《因話錄·羽》:“后數(shù)年,邊帥奏為從事,得假御史焉。” 元 歐陽玄 《高昌偰氏家傳》:“ 宋 邊帥 丁某 懼,以所統(tǒng)來降?!?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(jié):“ 唐玄宗 喜邊功,又怕邊帥立功名,結(jié)成朋黨?!?/p>
不許
(1)
[must not;do not allow]∶不允許,不讓
不許說慌
(2)
[can't] [口]∶不能——用于反問句,強調(diào)其否定性
何必一定要等我,你就不許自己去嗎?
(3)
[prohibit]∶禁止;阻止某事的完成或進行
不許兒童在人行道上騎自行車
詳細解釋(1).不允許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 楚 愛 曹 、 衛(wèi) ,必不許也?!薄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》:“ 秦王 怒,不許。” 唐 熊孺登 《日暮天無云》詩:“應非暫呈瑞,不許出山川?!?茅盾 《曇》:“她時常想跑得遠些,不愿長住在家中,然而父親又不許?!?/p>
(2).不贊許,不佩服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三:“自古有的英雄,這將軍,皆不許?!?/p>
(3).不能。用于反問句,強調(diào)其否定性。如:何必一定要等我,你就不許自己去嗎?
登岸
登岸 (dēng’àn) 上岸;登上陸地 go ashore蒲松齡名句,紅毛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