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宜給筆札,奏技承明廬
出自宋代趙蕃《從孫一昆仲求毗陵筆》:
宣城死諸葛,管城不中書(shū)。
我無(wú)操舟長(zhǎng),顧病河流紆。
朝來(lái)罷茶甌,閑詩(shī)念追摹。
毛錐不勝任,一戰(zhàn)驚摧車(chē)。
孫郎吳中回,此物富有余。
自云得秘法,蠹口絕凱覦。
君今英妙年,賦成似相如。
自宜給筆札,奏技承明廬。
非如寒窗人,章句分錙銖。
多貯竟胡為,何妨稍遺余。
注釋參考
筆札
筆札 (bǐzhá) 紙和筆 paper and pen 指文章、書(shū)信等 articles;letter;written composition奏技
奏技 (zòujì) 表演技藝 perform 登場(chǎng)奏技 也說(shuō)“奏藝”承明廬
漢 承明殿 旁屋,侍臣值宿所居,稱(chēng) 承明廬 。又 三國(guó)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,門(mén)曰 承明 ,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稱(chēng) 承明廬 ?!稘h書(shū)·嚴(yán)助傳》:“君厭 承明 之廬,勞侍從之事,懷故土,出為郡吏?!?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 承明廬 在 石梁閣 外,直宿所止曰盧?!薄段倪x·應(yīng)璩〈百一詩(shī)〉》:“問(wèn)我何功德?三入 承明廬 ?!?張銑 注:“ 承明 ,謁天子待制處也?!焙笠匀?承明廬 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典故。 唐 李頎 《送綦毋三謁房給事》詩(shī):“徒言青瑣闥,不愛(ài) 承明廬 。” 清 唐孫華 《題顧退山太史扁舟圖》詩(shī):“暫辭 承明廬 ,歸侍 扶風(fēng) 帳。”
趙蕃名句,從孫一昆仲求毗陵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