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姜特立《送虞察院》:
岳牧用詞人,古今誠罕有。
君侯東南雋,錦心仍繡口。
生從謝朓城,日對敬亭阜。
梅翁丈人生,味古若玄酒。
君能兼眾作,活法參已久。
今茲守雙溪,詩思如河剖。
前追東陽侯,近繼南澗叟。
璀璨珊瑚鉤,盤屈蛟螭鈕。
往來互酬贈,覺我殊穢丑。
砂礫投{1~1}公筐,珠璣落吾手。
蘇李隔遙天,王劉同魏圃。
風騷難并世,道義況有取。
高篇許編綴,泰華儕部數(shù)。
不辭附冥鴻,庶以圖不朽。
君王愛其才,復易吳門守。
韋郎五字句,寂寞今其耦。
森戟尚高門,凝香猶故牖。
想當吟哦時,妙思出齏臼。
只恐鳳詔催,去作仙班首。
載賡清廟頌,千古換星斗。
得句勿相忘,時寄山中友。
注釋參考
眾作
諸作品;諸作家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庭誥》:“逮 李陵 眾作,總雜不類,元是假託,非盡 陵 制?!?南朝 梁 鍾嶸 《詩品·總論》:“五言居文詞之要,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雖 楚 趙 羣才, 漢 魏 眾作,曾何足云。” 唐 韓愈 《薦士》詩:“ 齊 梁 及 陳 隋 ,眾作等蟬噪。” 逯欽立 《漢詩別錄·辨?zhèn)巍罚骸皽蚀硕Z,衡此眾篇,而后知 李陵 眾作,固為 東漢 季葉之產(chǎn)物矣?!?/p>
活法
(1). 宋 人詩論中提出的學詩所必須掌握的能靈活變通的法則。 宋 呂本中 《<夏均父集>序》:“學詩當識活法。所謂活法者,規(guī)矩備具,而能出於規(guī)矩之外;變化不測,而亦不背於規(guī)矩也。是道也,蓋有定法而無定法,無定法而有定法。知是者,則可以與語活法矣?!?宋 辛棄疾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賦松菊堂》詞:“詩句得活法,日月有新功。”
(2).泛指靈活的原則、方法。 明 李贄 《四書評·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如好色,與百姓同之,於王何有?都是活法,圣人,圣人!此獨以之待 齊宣 耳?!薄夺t(yī)宗金鑒·張仲景<傷寒論·可下病>》“用湯勝丸散”集注引 程應旄 曰:“用湯勝丸,貴活法也?!?/p>
姜特立名句,送虞察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