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慶猗蘭之會,愿賡擊壤之音
出自宋代蘇軾《興龍節(jié)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》:
臣聞帝武造周,已兆興王之跡;日符祚漢,實(shí)開受命之祥。
非天私我有邦,惟圣乃作神主。
仰止誕彌之慶,集於建丑之正。
瑞玉旅庭,爰講比鄰之好;虎臣在泮,復(fù)通西域之琛。
式燕示慈,與人均福。
恭惟皇帝陛下,睿思冠古,浚哲自天。
煥乎有文,日講六經(jīng)之訓(xùn);述而不作,思齊累圣之仁。
夷夏宅心,神人協(xié)德。
卜年七百,方過歷以承天;有臣三千,咸一心而戴后。
彤庭振萬,玉座傳觴。
誦干戈載戢之詩,作君臣相悅之樂。
斯民何幸,白首太平。
臣猥以微生,親逢盛日。
始慶猗蘭之會,愿賡擊壤之音。
下采民言,上陳口號。
凜凜重瞳日月新,四方驚喜識天人。
共知若木初升旦,且種蟠桃莫計(jì)春。
請吏黑山歸屬國,給扶黃發(fā)拜嚴(yán)宸。
紫皇應(yīng)在紅云里,試問清都侍從臣。
注釋參考
猗蘭
(1). 漢 殿名。相傳 漢武帝 誕生前,父 景帝 夢赤彘從云中而下,入 崇蘭閣 ,因改閣名為 猗蘭殿 。后 武帝 生于此殿。見舊題 漢 郭憲 《洞冥記》。 唐 楊炯 《幽蘭賦》:“ 楚襄王 蘭臺 之宮,零落無叢, 漢武帝 猗蘭 之殿,荒涼幾變。”借指帝業(yè)。 唐 杜甫 《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》詩:“仙李蟠根大, 猗蘭 奕葉光。” 楊倫 箋注:“《漢武故事》:‘帝以七月七日旦,生於 猗蘭殿 。’”
(2).古琴曲《猗蘭操》的省稱。 明 王守仁 《龍?zhí)兑棺吩姡骸芭R流欲寫《猗蘭》意, 江 北 江 南無限情。” 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試馬調(diào)琴》:“再彈一曲《猗蘭》如何?”參見“ 猗蘭操 ”。
(3).喻情操高潔之士。 清 杜岕 《將之吳門述懷呈荔軒》詩:“書此誌遠(yuǎn)游,取琴重為彈。皪哉匡時略,諒弗棄猗蘭。” 清 劉獻(xiàn)廷 《感興》詩之一:“長松萎空山,猗蘭秀空谷?!?/p>
擊壤
(1).古代的一種游戲。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(cè)放地上,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,擊中的就算得勝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刺孟》:“夫毀瓦畫墁,猶比童子擊壤于涂,何以異哉!”參閱《太平御覽》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《藝經(jīng)》。
(2).《藝文類聚》卷十一引 晉 皇甫謐 《帝王世紀(jì)》:“﹝ 帝堯 之世﹞天下大和,百姓無事,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?!焙笠蛞浴皳羧馈睘轫炋绞⑹赖牡涔省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初去郡》詩:“即是 羲唐 化,獲我擊壤情?!?唐 張說 《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》:“ 河 清難得,人代幾何?擊壤之懽,良有以也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插秧》詩:“誰知細(xì)細(xì)青青草,中有豐年擊壤聲?!?清 方貞觀 《出宗陽》詩:“生逢擊壤世,不得守耕桑?!眳⒁姟?擊壤歌 ”。
蘇軾名句,興龍節(jié)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淘氣小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