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蔣邁說易》:
新圖別義初拈出,四座皆驚昔未聞。
定是胸中通象數(shù),或于夢里見羲文。
向來夫子編三絕,近世名儒說七分。
自笑腐生尊古注,可能挾冊便從君。
注釋參考
別義
(1).區(qū)別禮儀等級。《大戴禮記·朝事》:“各執(zhí)其圭瑞,服其服,乘其輅,建其旌旂,施其樊纓,從其貳車,委積之以其牢禮之?dāng)?shù),所以明別義也?!?王引之 《經(jīng)義述聞·大戴禮記下》:“家大人曰:明字,后人所加。義,古儀字也。別儀,即上文所云‘以九儀別諸侯之命’也。自‘執(zhí)其圭瑞’以下,皆所以別儀,‘別’上不當(dāng)有‘明’字?!?/p>
(2).一個詞除本義以外的意義。包括引申義、比喻義及通假義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