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事安足懲,遺黎待公保
出自宋代蘇轍《送李誠(chéng)之知瀛州》:
少年封學(xué)詩(shī)封,晚封歲探至道封。
豈伊封疆臣,乃是廊廟寶。
苦恨富貴遲,聲名得空早。
憶惟西羌桀,始建元戎纛。
恩威炳朝日,號(hào)令靡秋草。
功勛不容究,孤高易摧倒。
歸來易三邦,但養(yǎng)胸中顥。
寧知北邊將,還須用耆老。
春風(fēng)吹旌旂,先聲遍城堡。
往事安足懲,遺黎待公保。
注釋參考
往事
往事 (wǎngshì) 從前的事情 history;the past;past events 往事歷歷在目安足
立足,存身?!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公孫瓚傳》“遣人與子書,刻期兵至,舉火為應(yīng)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(guó) 魏 魚豢 《典略》:“ 瓚 遣行人 文則 齎書告子 續(xù) 曰:‘不然,吾亡之后,天下雖廣,汝欲求安足之地,其可得乎!’”
遺黎
亦作“ 遺黧 ”。1.亡國(guó)之民?!稌x書·地理志下》:“自中原亂離,遺黎南渡,并僑置牧司,在 廣陵 丹徒 南城,非舊土也。” 唐 唐彥謙 《鄧艾廟》詩(shī):“ 昭烈 遺黎死尚羞,揮刀斫石恨 譙周 。” 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吳子昭雯》:“是時(shí)草莽間,尚有遺黎在?!?/p>
(2).指淪陷區(qū)的人民。 宋 蘇轍 《送李誠(chéng)之知瀛州》詩(shī):“往事安足懲,遺黎待公保?!?/p>
(3).劫后殘留的人民?!杜f唐書·裴度傳》:“ 度 乃約法,唯盜賊鬭殺外,餘盡除之,其往來者,不復(fù)以晝夜為限,於是 蔡 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。” 金 王若虛 《王氏先塋之碑》:“時(shí)甫離兵火,遺黎反側(cè)未安?!?清 楊潮觀 《汲長(zhǎng)孺矯詔發(fā)倉(cāng)》:“難得大人肯援之以手,只是等你事畢回來,方去陳奏,此間殘喘遺黎,早都餓死,還救得甚來?”
(4).后世百姓。 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玄暢賦》:“逸千載而流聲,超遺黎而度俗。” 明 張居正 《神母授圖萬年永賴頌》:“無留巨浸,痛我遺黧。” 明 魏時(shí)亮 《平壤拜箕子墓并訪井田遺跡》詩(shī):“舊井存 殷 畫,遺黎尚古風(fēng)?!?章炳麟 《沉藎哀辭》:“哀我遺黎,不絶如系?!?/p>
蘇轍名句,送李誠(chéng)之知瀛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