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徑歸尋元約在,萬緣回向自心觀
出自宋代程公許《和樓大參韻贊史伯謙少弼二同年掛冠》:
琴自無弦不用彈,歲寒姱節(jié)傲蒼官。
青衫吏隱非吾愿,彩服兒啼畏色難。
三徑歸尋元約在,萬緣回向自心觀。
何時(shí)款竹云莊去,洗耳香山八節(jié)灘。
注釋參考
三徑
亦作“ 三逕 ”。 晉 趙岐 《三輔決錄·逃名》:“ 蔣詡 歸鄉(xiāng)里,荊棘塞門,舍中有三徑,不出,唯 求仲 、 羊仲 從之游。”后因以“三徑”指歸隱者的家園。 晉 陶潛 《歸去來辭》:“三徑就荒,松竹猶存?!?唐 蔣防 《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》詩:“退跡依三逕,辭榮繼二 疏 ?!?宋 蘇軾 《次韻周邠》:“南遷欲舉力田科,三徑初成樂事多?!薄痘ㄔ潞邸返谑寤兀骸芭赃厭熘桓睂?duì)聯(lián)是:一簾秋影淡於月,三徑花香清欲寒?!?/p>
元約
原來的約定或條約。 宋 葉隆禮 《契丹國志·并今部落》:“被代者以為元約如此,不敢爭?!?/p>
萬緣
指一切因緣。 唐 白居易 《端居詠懷》:“從此萬緣都擺落,欲攜妻子買山居?!?宋 蘇軾 《安國寺浴》詩:“心困萬緣空,身安一牀足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四》:“凡學(xué)仙者,必游方之外,使萬緣斷絶,一意精修?!?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(jì)程》三:“我現(xiàn)在是萬緣俱寂,一心另有歸向了。”
回向
佛教語。謂回轉(zhuǎn)自己的功德,趨向眾生和佛果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俱識(shí)還源,竝知回向?!?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五娘到京知夫行蹤》:“能吃酒,會(huì)噇齋,吃得醺醺醉,便去摟新戒。講經(jīng)和回向,全然尷尬。”《西游記》第一百回:“待交了經(jīng),就來與你回向也?!?/p>
(1).回首面向。《書·召誥》“面稽天若” 孔穎達(dá) 疏引 漢 鄭玄 曰:“面,猶迴向也。”
(2).佛教語。謂回轉(zhuǎn)自己的功德,趨向眾生和佛果。 北周 庾信 《道士步虛詞》之七:“歸心游太極,迴向入無名?!?倪璠 注:“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:‘志當(dāng)安住,方便迴向。’…… 僧肇 曰:‘迴彼雜行,向于一乘,此迴向心也?!?隋 王胄 《臥疾閩越述凈名意詩》:“復(fù)藉大因緣,勉以深迴向?!?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一:“只有其中一篇《歸天返地》,視人生觀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?!?/p>
程公許名句,和樓大參韻贊史伯謙少弼二同年掛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