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晁謙之《南巖》:
南巖夫何為,山作天倚蓋。
山南谿山復(fù),飛頂壓其外。
當(dāng)空橫廣頟,架屋喉舌內(nèi)。
嘗聆釋氏說,仰覆各世界。
千間未可著,五畝良不隘。
清冷氣射人,熱惱從此潰。
崖奔木疏瘦,谷遠(yuǎn)鳥幽怪。
朅予與二子,高興偶相戒。
松舟下清江,毛發(fā)數(shù)蝦蟹。
籃輿上峻嶺,幢節(jié)望杉檜。
李侯勛門胄,文采山作繪。
趙君儒林孫,嫮美蘭結(jié)佩。
不為城府游,繼此日于邁。
寧知老逾拙,意在精力退。
得居溪南山,食飲與山對(duì)。
夔魈入奧穾,云雨出紳禬。
顧此誠未逢,欣然與心會(huì)。
彭湖兩崖蹙,泉作一線霈。
禪月古臺(tái)空,靈境自明晦。
平生所驅(qū)使,詩酒俱好在。
天涯得吾侶,物外從所快。
便欲登赤城,一觀天宇大。
注釋參考
禪月
前蜀 僧 貫休 的別號(hào)。 五代 齊己 《和曇域上人寄贈(zèng)之什》:“可憐 禪月 子,香火國門東?!?/p>
靈境
(1).莊嚴(yán)妙土,吉祥福地。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神山寺碑》序:“雖鐵界銅圍,如影如約,補(bǔ)石擎金,隨生焰滅。獨(dú)有 鷲岳 靈境,浄土不燒,螺髻金質(zhì),聲聞難覩?!?唐 白居易 《沃洲山禪院記》:“自 齊 至 唐 ,茲山濅荒,靈境寂寥,罕有人游?!?宋 蘇軾 《次韻孫職方蒼梧山》:“或云靈境歸賢者,又恐神功亦偶然。” 明 楊慎 《游靈泉寺》詩:“泉臺(tái)埋玉樹,靈境閟仙音?!?清 魏源 《華山詩》之二:“出山意已移,靈境渺天北?!?/p>
(2).泛指風(fēng)景名勝之地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謝靈運(yùn)<游山>》:“靈境信淹留,賞心非徒設(shè)?!?唐 柳宗元 《界圍巖水簾》詩:“靈境不可狀,鬼工諒難求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呵呵,寥寂莊嚴(yán)的靈境,這般地雄渾、坦蕩、清明!”
自明
自明 (zìmíng) 不需證明,不言而喻 self-evidence晁謙之名句,南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黑洞逃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