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兵常典校,四十又專城。
出自唐朝獨孤及《送長孫將軍拜歙州之任》
臨難敢橫行,遭時取盛名。五兵常典校,四十又專城。
浪逐樓船破,風從虎竹生。島夷今可料,系頸有長纓
注釋參考
五兵
(1).五種兵器。所指不一?!吨芏Y·夏官·司兵》:“掌五兵五盾?!?鄭玄 注引 鄭司農(nóng) 云:“五兵者,戈、殳、戟、酋矛、夷矛也?!贝酥杠囍灞?。步卒之五兵,則無夷矛而有弓矢。見《司兵》 鄭玄 注?!斗Y梁傳·莊公二十五年》:“天子救日,置五麾,陳五兵五鼓?!?范寧 注:“五兵:矛、戟、鉞、楯、弓矢?!薄稘h書·吾丘壽王傳》:“古者作五兵?!?顏師古 注:“五兵,謂矛、戟、弓、劍,戈?!?/p>
(2).泛指各種兵器?!端鍟み_奚長儒傳》:“且戰(zhàn)且行,轉(zhuǎn)鬭三日,五兵咸盡,士卒以拳毆之?!?唐 獨孤及 《慶鴻名頌》:“ 唐 興百三十有八載,皇帝在賄天下,鑄五兵為農(nóng)器,棲萬姓於壽域。”
(3).泛指軍隊?!稇?zhàn)國策·齊策五》:“彼明君察相者,則五兵不動而諸侯從?!薄杜f唐書·太宗紀上》:“若 軒轅 善用五兵,即能北逐 獯鬻 ?!?/p>
(4).指戰(zhàn)爭。 南朝 梁 劉孝標 《金華山棲志序》:“ 左元放 稱此山云:‘可免洪水五兵,可合神丹九轉(zhuǎn)?!?前蜀 杜光庭 《晉公太白狼星醮詞》:“弓弢戢偃,雨順風調(diào),百穀有年,五兵永息?!?/p>
(5).“五兵尚書”的省稱。詳“ 五兵尚書 ”。
常典
(1).常例;固定的法典、制度。 漢 蔡邕 《宗廟迭毀議》:“正厥世之所闕,為無窮之常典。”《后漢書·楊終傳》:“臣聞‘善善及子孫,惡惡止其身’,百王常典,不易之道也。”《魏書·世祖紀》:“夫有功受賞,有罪受誅,國之常典,不可暫廢?!?元 黃縉 《日損齋筆記·辯史》:“然則九錫者,先王賞功之常典耳?!?/p>
(2).指舊時的典籍?!段倪x·孫綽<游天臺山賦并序>》:“所以不列於五岳,闕載於常典者,豈不以所立冥奧,其路幽逈?!?李善 注:“常典,五經(jīng)之流也?!薄吨芏Y·春官·外史》“掌三皇五帝之書” 唐 賈公彥 疏:“三墳,三皇時書;五典,五帝之常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