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頓首再拜次韻,仍錄二詩為一卷以獻。
出自宋朝蘇軾《次韻水官詩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,今刪》
凈因大覺璉師,以閻立本畫水官遺編禮公。
公既報之以詩,謂某:汝亦作。
某頓首再拜次韻,仍錄二詩為一卷以獻。
高人豈學畫,用筆乃其天。
譬如善游人,一一能操船。
閻子本逢掖,疇昔慕云淵。
丹青偶為戲,染指初嘗黿。
愛之不自已,筆勢如風翻。
傳聞貞觀中,左衽解椎鬟。
南夷羞白雉,佛國貢青蓮。
詔令擬王會,別殿寫戎蠻。
熊冠金絡(luò)額,豹袖擁幡AA44。
傳入應(yīng)門內(nèi),俯伏脫劍弮。
天姿儼龍鳳,雜沓朝鵬鳣。
神功與絕跡,后世兩莫扳。
自従李氏亡,群盜竊山川。
長安三日火,至寶隨飛煙。
尚有脫身者,漂流出東關(guān)。
三官豈容獨,得此今已編。
吁嗟至神物,會合當有年。
京城諸權(quán)貴,欲取百計難。
贈以玉如意,豈能動高禪。
信應(yīng)一篇詩,皎若畫在前。
注釋參考
頓首再拜
頓首:以頭叩地而拜;再拜:拜兩次。古代的一種跪拜禮。亦指舊時信札中常用作向?qū)Ψ奖硎揪匆獾目吞渍Z。次韻
[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's rhyming words] 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。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
詳細解釋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。也稱步韻。世傳次韻始于 白居易 、 元稹 ,稱“元和體”。 唐 元稹 《酬樂天馀思不盡加為六韻之作》:“次韻千言曾報答,直詞三道共經(jīng)綸。”原注:“ 樂天 曾寄予千字律詩數(shù)首,予皆次用本韻酬和,后來遂以成風耳?!币徽f始于 南北朝 。 明 焦竑 《焦氏筆乘·次韻非始唐人》:“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》載 王肅 入 魏 ,捨 江 南故妻 謝氏 ,而娶 元魏帝 女,故其妻贈之詩曰:‘本為薄上蠶,今為機上絲。得路遂騰去,頗憶chan{1|1}綿時?!^室代答,亦用絲時兩韻。是次韻非始 元 白 也?!?/p>
一卷
一排?!秲号⑿蹅鳌返谑呋兀骸爸灰娎锩媸切⌒〉娜g兩捲房子。前一捲三間,通連左右兩鋪,靠窗南炕;后一捲,一明兩暗?!?/p>
蘇軾名句,次韻水官詩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,今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