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因獨見空驚目,恨不同時便伏膺。
出自唐朝劉禹錫《洛中寺北樓見賀監(jiān)草書題詩》
高樓賀監(jiān)昔曾登,壁上筆蹤龍虎騰。中國書流尚皇象,
北朝文士重徐陵。偶因獨見空驚目,恨不同時便伏膺。
唯恐塵埃轉(zhuǎn)磨滅,再三珍重囑山僧。
注釋參考
獨見
(1).獨到的發(fā)現(xiàn);獨特的見解。謂能見人所不能見者?!秴问洗呵铩ぶ茦贰罚骸肮实溬飧V校Y獾溨?,圣人所獨見,眾人焉知其極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實知》:“儒者論圣人,以為前知千歲,后知萬世,有獨見之明,獨聽之聰?!?唐 柳宗元 《天爵論》:“盹盹於獨見,淵淵於默識,則明者又其一端耳。” 魯迅 《二心集·<藝術(shù)論>譯本序》:“然而他已懷獨見,以為智識階級獨斗政府,革命殊難于成功?!?/p>
(2).指一己之見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三·魏晉宋詩》:“予撰五言詩,於 魏 獨取 阮籍 為一卷,而別於 鄴中 諸子。 晉 取 左思 、 郭璞 、 劉琨 為一卷……蓋予之獨見如此?!?/p>
(3).獨自看見。 唐 杜甫 《石硯》詩:“巨璞 禹 鑿餘,異狀君獨見?!?/p>
(4).單獨接見。 唐 白居易 《與承宗詔》:“開獨見之路,降非常之恩。”
驚目
使人見而驚奇;引人注目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書虛》:“夫世間傳書,諸子之語多欲主奇造異,作驚目之論,以駭世俗之人。” 宋 蘇軾 《再和曾子開》之一:“衰年壯觀空驚目,嶮韻清詩苦闘新?!?明 陳子龍 《游鄭戚畹園亭》詩:“藥欄藤架猶驚目,文窗稍暗無絲竹?!?/p>
不同
(1).不相同;不一樣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定勢》:“所習(xí)不同,所務(wù)各異,言勢殊也。” 前蜀 韋莊 《關(guān)河道中作》詩:“往來千里路長在,聚散十年人不同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在省市自治區(qū)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》二:“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,他們的歷史習(xí)慣,跟我們不同?!?/p>
(2).不同意?!端螘埳蹅鳌罚骸疤鹃L史 何勗 不同,欲席捲奔 鬱洲 ,自海道還都?!薄赌淆R書·鄱陽王鏘傳》:“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,出天子置朝堂,二王夾輔號令, 粲 等閉城門上仗,誰敢不同?”
(3).不和?!逗鬂h書·孔融傳》:“﹝ 融 ﹞與中丞 趙舍 不同,託病歸家?!?/p>
伏膺
(1).服膺。伏,通“ 服 ”。謂傾心,欽慕?!稌x書·孫綽傳》:“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:‘君何如 許 ( 許詢 )?’答曰:‘高情遠致,弟子早已伏膺;然一詠一吟, 許 將北面矣?!薄妒勒f新語·品藻》作“服膺”。 宋 沉遼 《贈清道》詩:“當(dāng)時二子最名盛,至今學(xué)者皆伏膺?!?/p>
(2).服膺。伏,通“ 服 ”。指信服;歸心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內(nèi)典序》:“伏膺空有之説,博綜兼忘之書?!薄端鍟ず箦鷤鳌凼捇屎蟆罚骸笆巼虩┲讘],乃伏膺於經(jīng)史?!?宋 王禹偁 《北狄來朝頌并序》:“茍非圣人生,至道著,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!”
(3).服膺。伏,通“ 服 ”。謂從學(xué),師事?!段簳と辶謧鳌ば熳衩鳌罚骸皫熓?張吾貴 , 吾貴 門徒甚盛, 遵明 伏膺數(shù)月,乃私謂其友人曰:‘ 張生 名高而義無檢格,凡所講説,不愜吾心,請更從師。’”《南史·劉瓛傳》:“ 梁武帝 少時嘗經(jīng)伏膺,乃 天監(jiān) 元年下詔為 瓛 立碑,諡曰 貞簡先生 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七:“ 唐 義山 、 香山 、 牧之 、 昌黎 ,同學(xué) 杜 者,今其詩集,都是別樹一旗; 杜 所伏膺者, 庾 、 鮑 兩家,而集中亦絶不相似?!?/p>
劉禹錫名句,洛中寺北樓見賀監(jiān)草書題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