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復(fù)《次馬承議韻》:
浮云飄忽竟多姿,蒼狗須臾化白衣。
對客莫思捫虱語,乘風(fēng)且共跨鯨歸。
巖巖清壁三千仞,郁郁寒松四十圍。
君看時光易流轉(zhuǎn),新霜高葉又朝稀。
注釋參考
捫虱
(1). 前秦 王猛 少年時很窮苦。 東晉 大將 桓溫 兵進(jìn) 關(guān)中 時,他去謁見,一面侃侃談天下事,一面在捫虱,旁若無人。 桓溫 見他不凡,問他:我奉天子之命討逆,“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”? 王猛 說:你不遠(yuǎn)數(shù)千里而來,但“ 長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 ”,百姓還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樣,所以不至。 桓溫 無言以對。見《晉書·王猛傳》。后以“捫蝨”形容放達(dá)從容,侃侃而談。 唐 李白 《贈韋秘書子春》詩:“披云睹青天,捫虱話良圖?!?宋 王禹偁 《五哀詩·故國子博士郭公忠恕》:“早佐 襄陰 幕, 漢 鼎入 周 室;失志罷屠龍,佯狂遂捫蝨?!?清 石韞玉 《折桂令·自題歸來圖》套曲:“一個個妙技屠龍,雄談捫虱,壯志聞雞?!?/p>
(2).泛指任情自適。 唐 李頎 《野老曝背》詩:“有時捫虱獨搔首,目送歸鴻籬下眠?!?元 揭傒斯 《題牧羊圖》詩:“白晝捫蝨眠,清風(fēng)滿高樹?!?
乘風(fēng)
乘風(fēng) (chéngfēng) 順風(fēng);憑借風(fēng)力 with fair wind 乘風(fēng)向法國駛?cè)?p>李復(fù)名句,次馬承議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- 秋夜——— 白玉蟾〔宋代〕
- 首夏——— 吳沆〔宋代〕
- 玉虛道院——— 朱鼎元〔宋代〕
- 水調(diào)歌頭·游泳——— 毛澤東〔近現(xiàn)代〕
- 學(xué)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夫人閣四首——— 蘇轍〔宋代〕
- 使君見示鹿鳴詩走筆奉和——— 曹彥約〔宋代〕
- 潼關(guān)河亭——— 薛逢〔唐代〕
- 和樂天初夏韻——— 俞桂〔宋代〕
- 次韻子云春日雜興五首——— 韓元吉〔宋代〕
- 再用前韻——— 趙蕃〔宋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