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柱
騷然縣宇,土崩水潰。
畹中無熟谷,壟上無?;?。
王春判序,百卉茁甲含葩。
有客避兵奔游僻,跋履險厄至三巴。
貂裘蒙茸已敝縷,鬢發(fā)蓬舥。
雀驚鼠伏,寧遑安處。
獨臥旅舍無好夢,更堪走風(fēng)沙。
天人一夜剪瑛琭,詰旦都成六出花。
南畝未盈尺,纖片亂舞空紛拏。
旋落旋逐朝暾化,檐間冰柱若削出交加。
或低或昂,小大瑩潔,隨勢無等差。
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,齊向茅檐花爪牙。
又疑漢高帝,西方未斬蛇。
人不識,誰為當(dāng)風(fēng)杖莫邪。
鏗鏜冰有韻,的皪玉無瑕。
不為四時雨,徒于道路成泥柤。
不為九江浪,徒為汩沒天之涯。
不為雙井水,滿甌泛泛烹春花。
不為中山漿,清新馥鼻盈百車。
不為池與沼,養(yǎng)魚種芰成霪霪。
不為醴泉與甘露,使名異瑞世俗夸。
特稟朝澈氣,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。
森然氣結(jié)一千里,滴瀝聲沈十萬家。
明也雖小,暗之大不可遮。
勿被曲花,直下不能抑群邪。
奈何時逼,不得時在我目中,倏然漂去無馀些。
自是成毀任天理,天于此物豈宜有忒賒。
反令井蛙壁蟲變?nèi)菀祝橙丝s首競呀呀。
我愿天子回造化,藏之韞櫝玩之生光華。
注釋
全唐詩:卷395-1
冰柱問答
問:《冰柱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冰柱的作者是劉叉
問:冰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冰柱是唐代的作品
問:冰柱是什么體裁?
答:雜言
問:師干久不息,農(nóng)為兵兮民重嗟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師干久不息,農(nóng)為兵兮民重嗟 出自 唐代劉叉的《冰柱》
問:師干久不息,農(nóng)為兵兮民重嗟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師干久不息,農(nóng)為兵兮民重嗟 的下一句是 騷然縣宇,土崩水潰。
問:出自劉叉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劉叉名句大全
冰柱賞析
全詩可分為三段。
從首句到“更堪走風(fēng)沙”為第一段。在這一段里,詩人首先揭露了當(dāng)時的社會現(xiàn)實:干戈不息,民不聊生。安史亂后,接著出現(xiàn)藩鎮(zhèn)割據(jù)的局面,而吐蕃也多次出兵騷擾西南邊疆,詩里所說的“騷然縣宇,土崩水潰,畹中無熟谷,垅上無桑麻”,反映了當(dāng)時因戰(zhàn)禍連綿而造成的田園荒蕪景象。詩人為了躲避兵災(zāi),逃向四川,而四川也非樂土。旅途是艱辛的,漫長的,而在兵荒馬亂中跋山涉川,不僅要忍受風(fēng)霜勞頓之苦,還要時時提防惡人的侵害。“貂裘蒙茸已敝縷,鬢發(fā)蓬舥,雀驚鼠伏”,寫出了旅途中的狼狽情景,為下文借寫冰柱抒發(fā)感喟作了鋪墊。
從“天人一夜剪瑛琭”到“直下不能抑群邪”為第二段。這一段是全詩的主要部分,描繪了冰柱的奇麗景色。在一夜大雪之后,房檐間的冰柱垂掛下來,大大小小,高高低低,一樣的晶瑩潔白,玉色瓊輝。它不是冰柱,而是天上玉龍的爪牙;它不是冰柱,而是漢高帝的斬蛇寶劍!這兩個奇特的比喻,不僅寫出了冰柱的風(fēng)神,還為下文寫它的不為世用張勢:它不能化為及時雨,使田禾滋壯;而只能化為泥漿,使道路艱難。它不能化為九江的波浪,奔向大海;而只能浸沒于峽谷,沉淪于天涯。它不能化為雙井名泉,煮茗煎茶;它不能化為中山美醞,芳香四溢。它不能蓄而為池,積而為沼,養(yǎng)魚種芰;它不能為甘泉,不能為飴露,使這特異的祥瑞征兆為世俗贊夸。它只能憑著它的清沏之氣,孤潔自賞,自凝自消。它的光彩雖不大,卻無法掩遮;它負著曲瓦,不能施展神鋒,鏟除奸邪。這一大段的描繪,句句是在寫冰柱,卻句句關(guān)合到詩人自己。詩人的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,剛傲不羈的性格,全面地顯示了出來。
從“奈何時逼”到末句為第三段。這一段寫冰柱消失以后的感慨。天晴凍解,冰柱從夢中消失,杳無蹤跡。萬物的成與毀是天決定的,它對于冰柱不會特加恩澤,卻反而使那些井蛙壁蟲,順生易長,背著人,縮著頭,聒噪不休。希望天子能回造化之力,把冰柱珍藏在柜子里,使它永遠放出光輝。這一段比上一段更深一層,拿容易消失的冰柱和最易繁衍的蛙蟲對比,揭示出當(dāng)時政治上的小人橫行、賢士在野的情況。最后詩人把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,希望他能挽轉(zhuǎn)形勢,重用賢才。詩的最后兩句是畫龍點晴,點出了詩的主題,就是說只要皇帝能重用賢士,排斥奸邪,就能消弭戰(zhàn)禍,天下太平。
這首詩在藝術(shù)上很有特色,以冰柱入詩,題材新奇。更奇的是對冰柱的形象描寫,把冰柱擬人化,句句是寫冰柱,也是句句在表露自己的懷才不遇。他用玉龍的爪牙,劉邦的斬蛇寶劍來比喻冰柱,貼切而新鮮,為修辭手法創(chuàng)一特例。就詩體來說,這首詩是句子長短不一的雜言體,抒寫較自由,適宜于表現(xiàn)較復(fù)雜的思想感情。用這種詩體,不可避免的是多議論,散文化。劉叉的這首詩顯然是受《月蝕詩》的影響,而又加以發(fā)展,顯得更為奇譎奔放。使這首詩顯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韻方面。它用的是麻韻,麻韻字的音是響亮的,高亢的,但韻字卻比較少,因有“險韻”之稱。這首詩共二十七韻,全屬麻韻,中間的“舥”字,“柤”字很少有人用過?!靶啊弊钟昧藘纱危耙粋€音“牙”,是劍名;后一個音“霞”,是奸邪之“邪”的另一讀,音義不同,故得同用。用麻韻寫古體詩,一韻到底的很罕見。本詩在抒寫中一氣貫下,縱橫自如,在描繪冰柱一段,連用了六個“不為”排句,氣勢浩蕩,郁結(jié)于胸中的不平之氣,噴薄而出,“特稟朝沏氣,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”兩句,拗折多姿;“森然氣結(jié)一千里,滴瀝聲沉十萬家”兩句,對仗整飭。這些句式的變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連的,句子或長或短,或?qū)φ蹋蛏⑿?,而最后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韻腳上來,毫無生拼硬湊的毛病,用險韻而不覺其險,顯示出詩人的才華,為唐代詩壇增添了光彩。宋代蘇軾在《雪后書北臺壁二首》中用“尖”“叉”二韻,第二首的末兩句是:“老病自嗟詩力退,寒吟《冰柱》憶劉叉?!笨梢钥闯鏊麑τ趧⒉娴摹侗吩娛呛苜澷p的?! 。ɡ钔⑾龋?/div>
-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·其四標(biāo)簽:寫水涇水黃,隴野茫。負太白,騰天狼。有鳥鷙立,羽翼張。鉤喙決前,鉅趯傍。怒飛饑嘯,翾不可當(dāng)。老雄死,子復(fù)良。巢岐飲渭,肆翱翔。頓地紘,提天綱。列缺掉幟,招搖耀鋩。鬼神來助,夢嘉祥。腦涂原野,魄飛揚。星辰復(fù),恢一方。
- 棋棋信無聲樂,偏宜境寂寥。著高圖暗合,勢王氣彌驕。人事掀天盡,光陰動地銷。因知韋氏論,不獨為吳朝。
- 雪后苦寒行饒撫道中有感殘雪暮還結(jié),朔風(fēng)晴更寒。重裘猶粟膚,連酌無驛顏。指直不可握,終日縮袖間。十年走萬里,何適不艱難。附火財須臾,攬轡復(fù)慨嘆。恨不以此勞,為國戍玉關(guān)。
- 菩薩蠻·越城晚眺標(biāo)簽:秋天西風(fēng)吹散云頭雨,斜陽卻照天邊樹。樹色蕩湖波,波光艷綺羅。征鴻何處起,點點殘霞里。月上海門山,山河莽蒼間。
- 水調(diào)歌頭弓劍出榆塞,銅槧上蓬山。得之渾不費力,失亦匹如閑。未必古人皆是,未必今人俱錯。世事沐猴冠。老子不分別,內(nèi)外與中間。酒須飲,詩可作,鋏休彈。人生行樂,何自催得鬢毛斑。達則牙旗金甲,窮則蹇驢破帽,莫作兩般看。世事只如此,自有識鸮鸞。
- 詠史下唐太宗文皇仁義播敷天,李氏無倫三百年。末路荒唐如煬帝,蜀江更起度遼船。
- 用洪覺范詩為首作四絕釣舟無事白鷗閒,自是江湖境界寬。我欲泛然隨所往,竹君誰與報平安。
- 摸魚兒(紫云山房擬賦莼)怪鮫宮、水晶簾卷,冰痕初斷香縷。澄波蕩槳人初到,三十六陂煙雨。春又去。伴點點荷錢,隱約吳中路。相思日暮。恨洛浦娉婷,芳鈿翠剪,奩影照凄楚。功名夢,消得西風(fēng)一度。高人今在何許。鱸香菰冷斜陽里,多少天涯意緒。誰記取。但枯豉紅鹽,溜玉凝秋箸。尊前起舞。算唯有淵明,黃花歲晚,此興共千古。
- 王登洲四瀆初分有物尸,天開地辟共為期。齊東野語真堪笑,請誦昌黎十丈碑。
- 小師清泰請贊瞥喜瞥嗔,沒頭沒腦。道泰時清,生風(fēng)起草。等閒相撞,黑漆竹篦劈面來。無禪可談,三寸舌頭胡亂掃。九九百百,自不知老。稱為臨濟兒孫,頑石何曾是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