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心方杳眇,后路勞夷猶
出自唐代劉昚虛《海上詩送薛文學(xué)歸海東》:
何處歸且遠,送君東悠悠。
滄溟千萬里,日夜一孤舟。
曠望絕國所,微茫天際愁。
有時近仙境,不定若夢游。
或見青色古,孤山百里秋。
前心方杳眇,后路勞夷猶。
離別惜吾道,風波敬皇休。
春浮花氣遠,思逐海水流。
日暮驪歌后,永懷空滄洲。
注釋參考
杳眇
亦作“ 杳渺 ”。1.悠遠、渺茫貌?!段倪x·司馬相如<上林賦>》:“頫杳眇而無見,仰攀橑而捫天?!?劉良 注:“杳眇,深邃貌?!?唐 權(quán)德輿 《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》:“佳期遠,相見少,試一望,魂杳渺。” 明 宋濂 《文原》:“南 桂 北 瀚 ,東 瀛 西 溟 ,杳眇而無際。” 葉圣陶 《義兒》:“同學(xué)們的喧聲和沉重且急速的腳步……對于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覺,差不多春夜的夢一般,迷離而杳渺?!?/p>
(2).指幽深晦秘之境。 宋 陳亮 《祭王丞內(nèi)子文》:“雖託契於夫君,豈能保安人之釋然耶……安人豈以其言為墮於杳眇而不足聽耶!”
(3).形容文字飄逸高妙。 清 譚獻 《<古詩錄>序》:“ 梁 之詩艷而荒矣,而 武帝 為最高;文士之杳眇明麗者,則 沉約 、 柳惲 有焉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《楚辭》中有《九歌》……而綺靡杳渺,與 原 他文頗不同,雖曰‘為作’,固當有本。”
后路
后路 (hòulù) 軍隊背后的運輸線或退路 route of retreat 抄敵人后路 比喻回旋的余地 a way of escape 留條后路夷猶
夷猶 (yíyóu) 猶豫遲疑不前。也作“夷由” hesitate 從容不迫 calm and unhurried 雙槳小船夷劉昚虛名句,海上詩送薛文學(xué)歸海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