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汪元量《滿江紅(吳山)》:
一霎浮云,都掩盡、日無光色。
遙望處、浮圖對峙,梵王新闕。
燕子自飛關(guān)北外,楊花閑度樓西側(cè)。
慨金鞍、玉勒早朝人,經(jīng)年歇。
昭君去,空愁絕。
文姬去,難言說。
想琵琶哀怨,流淚成血。
蝴蝶夢中千種恨,杜鵑聲里三更月。
最無情、鴻雁自南飛,音書缺。
注釋參考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哀怨
哀怨 (āiyuàn) 悲傷埋怨 plaintive流淚
流淚 (liúlèi) 眼淚的大量分泌,從眼瞼溢出而沿面頰流下 shed tears汪元量名句,滿江紅(吳山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