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劉滄《邊思》:
漢將邊方背轆轤,受降城北是單于。
黃河晚凍雪風(fēng)急,野火遠(yuǎn)燒山木枯。
偷號(hào)甲兵沖塞色,銜枚戰(zhàn)馬踏寒蕪。
蛾眉一沒空留怨,青冢月明啼夜烏。
注釋參考
漢將
漢 代將軍。亦借指其他漢族政權(quán)的將軍。 南朝 梁 虞羲 《詠霍將軍北伐》:“擁旄為 漢 將,汗馬出 長城 。” 唐 杜甫 《秦州雜詩》之十:“ 薊門 誰自北, 漢 將獨(dú)征西。”
邊方
亦作“邉方”。1.邊地;邊疆。 漢 蔡邕 《上漢書十志疏》:“父子家屬,從充邊方?!薄端螘ひ男U傳·訶羅陁國》:“仰維大國,藩守曠遠(yuǎn),我即邊方藩守之一。” 宋 蘇舜欽 《己卯冬大寒有感》詩:“近聞邊方奏,中覆多沉沒?!?明 馮夢(mèng)龍 《女丈夫·郡主募兵》:“窮兵海岸,耀武邉方?!?王闿運(yùn) 《<桂陽州志>序》:“薄宦邊方?!?/p>
(2).邊際。 宋 朱熹 《齋居感興》詩之九:“人心要如此,寂感無邊方?!?/p>
轆轤
轆轤 (lùlu) winch; windlass 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器具 機(jī)械上的絞盤受降城
城名。 漢 唐 筑以接受敵人投降,故名。 漢 故城在今 內(nèi)蒙古 烏拉特旗 北; 唐 筑有三城,中城在 朔州 ,西城在 靈州 ,東城在 勝州 。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 漢 使貳師將軍 廣利 西伐 大宛 ,而令因杅將軍 敖 筑 受降城 ?!?唐 李益 《夜上受降城聞笛》詩:“ 迴樂峰 前沙似雪, 受降城 外月如霜。”《新唐書·張仁愿傳》:“時(shí) 默啜 悉兵西擊 突騎施 , 仁愿 請(qǐng)乘虛取漠南地,於 河 北筑三 受降城 ,絶虜南寇路。” 明 敖英 《塞上曲》:“ 受降城 上月,暮色隱悲笳?!币嗍∽鳌?受降 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奏彈曹景宗》:“豈直 受降 可筑, 涉安 啟土而已哉!”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奉答謝松定與榮子邕論狄元規(guī)孫少述詩長韻》:“世方尊兩耳,未敢筑 受降 ?!?/p>
單于
單于 (chányú) 漢時(shí)匈奴人對(duì)其君主的稱呼。泛指外族首領(lǐng) chief of the Xiongnu in ancient China 月黑雁飛高,單于夜遁逃。——唐· 盧綸《塞下曲》 單于使衛(wèi)律治其事?!稘h書·李廣蘇建傳》劉滄名句,邊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