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戎昱《聽杜山人{1-1}彈胡笳》:
綠琴胡笳誰妙彈,山人杜陵名庭蘭。
杜君少與山人友,山人沒來今已久。
當時海內(nèi)求知音,囑付胡笳入君手。
杜陵攻琴四十年,琴聲在音不在弦。
座中為我奏此曲,滿堂蕭瑟如窮邊。
第一第二拍,淚盡蛾眉沒蕃客。
更聞出塞入塞聲,穹廬氈帳難為情。
胡天雨雪四時下,五月不曾芳草生。
須臾促軫變宮徵,一聲悲兮一聲喜。
南看漢月雙眼明,卻顧胡兒寸心死。
回鶻數(shù)年收洛陽,洛陽士女皆驅(qū)將。
豈無父母與兄弟,聞此哀情皆斷腸。
杜陵先生證此道,沈家祝家皆絕倒。
如今世上雅風衰,若個深知此聲好。
世上愛箏不愛琴,則明此調(diào)難知音。
今朝促軫為君奏,不向俗流傳此心。
注釋參考
月雙
稱舊歷閏月和本月。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月雙閏雙》:“以閏月兼本月,此謂月雙?!?/p>
眼明
(1).眼力好;看得清楚。 唐 白居易 《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》詩:“頭白喜拋黃草峽,眼明驚坼紫泥書。” 宋 陸游 《新辟小園》詩之二:“眼明身健殘年足,飯軟茶甘萬事忘?!?/p>
(2).猶眼紅。激怒的樣子。 魯迅 《故事新編·鑄劍》:“仇人相見,本來格外眼明,況且是相逢狹路?!?/p>
(3).方言。羨慕。 韓起祥 《劉巧團圓》:“她不滿意咱,咱也不眼明她?!?/p>
卻顧
亦作“卻顧”。1.回顧,回轉(zhuǎn)頭看。 唐 李復言 《續(xù)玄怪錄·劉法師》:“ 公弼 送法師迴,師卻顧,唯見青崖丹壑,向之歌舞,一無所有矣。” 宋 葉適 《宜興縣修學記》:“方 周孝侯 童騃縱暴,至比以異物,一旦感激,殺虎斬蛟,從 陸士衡 兄弟,前死不卻顧?!?清 黃軒祖 《游梁瑣記·裕州刀匪》:“ 汪 探聽(囊)擲之,中左臂,負標而逃,絶不卻顧?!?/p>
(2).猶言反復考慮。 宋 秦觀 《盜賊上》:“凡盜賊之首既已伏其辜矣,而刀筆之吏不能長慮卻顧,簡節(jié)而疏目,則往往窮支黨而治之?!?/p>
(3).猶顧慮。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十三:“目擊狐鼠之橫行,而噤不一詰,豈有所卻顧與!” 孫中山 《軍人精神教育》:“稍有知識者,雖亦知漢族不宜受治於滿人,然終不免遲疑卻顧?!?/p>
胡兒
(1).指胡人。多用為蔑稱。《漢書·金日磾傳》:“﹝ 日磾 既親近,﹞貴戚多竊怨,曰:‘陛下妄得一胡兒,反貴重之?!?唐 李頎 《古從軍行》:“胡雁哀鳴夜夜飛,胡兒眼淚雙雙落?!?五代 江為 《塞下曲》:“胡兒移帳寒笳絶,雪路時聞探馬歸?!?宋 陸游 《聞武均報已復西京》詩:“胡兒敢作千年計,天意寧知一日回?!?明 王世貞 《將軍行》:“碧眼雙胡兒,慣騎 大宛 駒?!?太平天囯 用為對 清 朝統(tǒng)治者的蔑稱?!短教靽朐姼柽x·天兵天將猛似虎》:“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, 漢口 胡兒敗若寒鷄?!?/p>
(2). 清 末 民 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。 黃鈞 《新年感事》詩之一:“試看歌舞歡騰地,又見胡兒策馬來?!?于右任 《戰(zhàn)爭的孤兒》詩之二:“東村屋煨盡,西郊人逃亡;吾父擊胡兒,何時死戰(zhàn)場?”
(3).指胡人的兒童。 唐 高適 《營州歌》:“虜酒千鐘不醉人,胡兒十歲能騎馬?!?唐 李益 《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》:“六州胡兒六蕃語,十歲騎羊逐沙鼠?!?/p>
(4).果核。 元 張國賓 《薛仁貴》第三折:“你道不曾摘棗兒,口里胡兒那里來?”
寸心
寸心 (cùnxīn) 微小的心意 feelings 略表寸心 心;心里 in mind 得失寸心知戎昱名句,聽杜山人彈胡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我的姜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