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休《偈二首》:
結(jié)夏時左眼半斤,解夏時右眼八兩。
謾云九十日安居,贏得一肚皮妄想。
直饒七穴八穿,未免山僧拄杖。
注釋參考
夏時
夏 代的歷法。《禮記·禮運(yùn)》:“ 孔子 曰:‘我欲觀 夏 道,是故之 杞 而不足徵也,吾得 夏 時焉?!?鄭玄 注:“得 夏 四時之書也。其書存者有《小正》。”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“行 夏 之時” 宋 朱熹 集注:“夏時,謂以斗柄初昏建寅之月為歲首也?!?/p>
指夏天。《周禮·天官·食醫(yī)》:“凡食齊視春時,羹齊視夏時?!?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夏時自然思量父的熱,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?!?/p>
解夏
佛教語。謂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滿而散去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夏乃眾僧長養(yǎng)之節(jié),在外行則恐傷草木蟲類,故九十日安居。至七月十五日,應(yīng)禪寺掛搭,僧尼盡皆散去,謂之解夏。” 唐 韓鄂 《歲華紀(jì)麗·中元》:“眾僧解夏?!?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天部二》:“四月十五日,天下僧尼就禪剎搭掛,謂之‘結(jié)夏’,又謂之‘結(jié)制’,蓋方長養(yǎng)之辰,出外恐傷草木蟲蟻,故九十日安居。《釋苑宗規(guī)》云:‘ 祝融 在候, 炎帝 司方當(dāng)法王禁足之辰?!轻屪幼o(hù)生之日,至七月十五日,始盡散去,謂之‘解夏’,又謂之‘解制’。” 清 褚人穫 《堅瓠續(xù)集·僧尼結(jié)夏》:“至七月十五日,應(yīng)禪寺掛褡,僧尼皆散去,謂之解夏、解制?!?/p>
釋休名句,偈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易道大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