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稠過楊府,坊鬧半長安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齊云樓晚望偶題十韻兼呈馮侍御,周、殷二協(xié)》:
潦倒宦情盡,蕭條芳?xì)q闌。
欲辭南國去,重上北城看。
復(fù)疊江山壯,平鋪井邑寬。
人稠過楊府,坊鬧半長安。
插霧峰頭沒,穿霞日腳殘。
水光紅漾漾,樹色綠漫漫。
約略留遺愛,殷勤念舊歡。
病拋官職易,老別友朋難。
九月全無熱,西風(fēng)亦未寒。
齊云樓北面,半日憑欄干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白居易名句,齊云樓晚望偶題十韻兼呈馮侍御,周、殷二協(xié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