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語隨流入流者,更須拋卻手中篙
出自宋代釋師范《次平江知府鄒編修韻》:
曹溪平地起風(fēng)濤,后代船高水亦高。
寄語隨流入流者,更須拋卻手中篙。
注釋參考
寄語
寄語 (jìyǔ) 傳話給某人 send word 寄語紅橋橋下水,扁舟何日尋兄弟。——陸游《漁家傲·寄仲高》 寄語故人隨流
(1).應(yīng)和合拍。《文選·宋玉<高唐賦>》:“當(dāng)年遨游,更唱迭和,赴曲隨流?!?李善 注:“鳥之哀鳴,有同歌曲,故言赴曲。隨流者,隨鳥類而成曲也?!?/p>
(2).隨著江水流到之處。 漢 司馬相如 《難蜀父老》:“於是乃命使西征,隨流而攘,風(fēng)之所被,罔不披靡?!?/p>
(3).順應(yīng)潮流。 唐 薛逢 《酬牛秀才登樓見示》:“年光同過隙,人事且隨流。” 清 曹寅 《東城泛舟至齋僧館誦愚山先生榮園句和雪坪來韻》:“即賞感前修,隨流問時派?!?清 梅曾亮 《<太乙舟山房文集>序》:“公薨,人無知不知,皆喟然曰:‘古君子不存於今?!还毱湫钨|(zhì)亡耳。浩浩然隨流平進,而不攓撅於升降也。”
入流
入流 (rùliú) 封建王朝把官員分成九品(九個等級),九品以內(nèi)為流內(nèi),九品以外為流外。官員由流外升入流內(nèi)叫入流 become a mandarin 達(dá)到某一檔次、級別 be of certain position 那是個根本不入流的球隊 合乎潮流 accord with current拋卻
拋卻 (pāoquè) 丟掉放棄 discard 拋卻煩惱,尋找新天地釋師范名句,次平江知府鄒編修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