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不見巫山神女作行云,霏紅沓翠曉氛氳
出自唐代孟浩然《送王七尉松滋得陽臺(tái)云》:
君不見巫山神女作行云,霏紅沓翠曉氛氳。
嬋娟流入襄王夢(mèng),倏條還隨零雨分。
空中飛去復(fù)飛來,朝朝暮暮下陽臺(tái)。
愁君此去為仙尉,便逐行云去不回。
注釋參考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巫山神女
相傳 赤帝 之女名 姚姬 ,未嫁而卒,葬于 巫山 之陽, 楚懷王 游 高唐 ,晝寢,夢(mèng)與其神相遇,自稱“巫山之女”。見 宋玉 《高唐賦》序及 李善 注。后人附會(huì),為之立像,稱為“巫山神女”。 宋 陸游 《入蜀記》卷六:“過 巫山 凝真觀 ,謁 妙用真人 祠。真人,即世所謂 巫山 神女也。” 宋 陳德武 《清平樂·詠雨》詞:“經(jīng)旬一見通宵,恍如身在 藍(lán)橋 ,記與 巫山 神女,不禁暮暮朝朝?!?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四幕:“把 南后 恭維得無以復(fù)加,說她是 巫山 神女下凡?!?/p>
行云
行云 (xíngyún) 流動(dòng)的云;亦用以比喻女子頭發(fā) rack霏紅
飛紅。謂花瓣飄落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詠薔薇》:“發(fā)蕚初攢紫,餘采尚霏紅?!?唐 孟浩然 《送王七尉松滋得陽臺(tái)云》詩:“君不見 巫山 神女 作行云,霏紅沓翠曉氛氳?!?唐 杜甫 《奉觀嚴(yán)鄭公廳事岷山沲江畫圖十韻》:“霏紅洲蕊亂,拂黛石蘿長(zhǎng)?!?/p>
氛氳
(1).指陰陽二氣會(huì)合之狀?!段簳ば⑽牡奂o(jì)上》:“天地氛氳,和氣充塞。”
(2).盛貌。《文選·謝惠連<雪賦>》:“霰淅瀝而先集,雪紛糅而遂多,其為狀也,散漫交錯(cuò),氛氳蕭索?!?李善 注引 王逸 《楚辭注》:“氛氳,盛貌。” 唐 李嶠 《寶劍篇》:“淬緑水,鑒紅云,五采焰起光氛氳?!?宋 歐陽修 《龍興寺小飲呈表臣元珍》詩:“蔽日雪云猶靉靆,欲晴花氣漸氛氳。” 明 何景明 《贈(zèng)王文熙》詩之四:“息馬中林樹,煙靄何氛氳?!?/p>
(3).云霧朦朧貌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冬日》詩:“煙霾有氛氳,精光無明異?!?唐 王維 《山行遇雨》詩:“驟雨晝氛氳,空天望不分?!?宋 蘇軾 《犍為王氏書樓》詩:“江邊日出紅霧散,綺窗畫閣青氛氳。”
(4).指濃郁的煙氣或香氣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詠竹火籠》:“覆持鴛鴦被,白鶴吐氛氳?!?唐 無可 《蘭》詩:“蘭色結(jié)春光,氛氳掩眾芳。” 清 黃景仁 《初更后有攜酒食至者》詩:“滿堂酒氣飄氛氳,一縷心煙起蓊勃?!?/p>
(5).比喻心緒繚亂。 唐 陳子昂 《入東陽峽》詩:“仙舟不可見,遙思坐氛氳。” 唐 李白 《鳴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盤白石兮坐素月,琴松風(fēng)兮寂萬壑,望不見兮心氛氳,蘿冥冥兮霰紛紛?!?唐 溫庭筠 《詠寒宵》:“話窮猶注睇,歌罷尚持頤。晻曖遙相屬,氛氳積所思。”
孟浩然名句,送王七尉松滋得陽臺(tái)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花中不兒女,格外更幽芬
- 調(diào)絲獨(dú)彈聲未移,感君行坐星歲遲作者:喬知之作品:和李侍郎古意(一作古意和李侍郎嶠)
- 褰帷臥看初升月,轉(zhuǎn)枕重思未穩(wěn)詩
- 鮫人遠(yuǎn)泛漁舟水,鵩鳥閑飛露里天作者:張署作品:贈(zèng)韓退之
- 大策本收經(jīng)濟(jì)用,三年何有課程留作者:趙蕃作品:莘夫再用前韻作詩謝余過其居復(fù)用韻答之
- 五方霞彩結(jié)成雯,洪波里面金丸漉
- 千巖如獻(xiàn)狀,秀色疊層巘作者:楊冠卿作品:未至池陽五里有齊山寺后巖石巉然緣崖而上絕
- 人生無賢愚,飄飖若埃塵作者:杜甫作品:寄薛三郎中(據(jù))
- 精廬此日來無伴,稽首爐熏自祝堯
- 樹風(fēng)今遠(yuǎn)矣,鼎食奈悲何作者:司馬光作品: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