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管仲《管子·樞言》:
摘自《管子·樞言》
解釋:講誠信,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(guān)鍵。
原文摘要:
而參視,先王因其參而慎所入所出。以卑為卑,卑不可得,以尊為尊,尊不可得,桀舜是也,先王之所以最重也。得之必生,失之必死者,何也?唯無得之,堯舜禹湯文武孝己,斯待以成,天下必待以生,故先王重之。一日不食,比歲歉。三日不食,比歲饑。五日不食,比歲荒。七日不食,無國土,十日不食,無疇類盡死矣。先王貴誠信,誠信者,天下之結(jié)也。賢大夫不恃宗至,士不恃外權(quán)。坦坦之利不以功,坦坦之備不為用。故存國家,定社稷,在卒謀之閑耳。圣人用其心,沌沌乎博而圜,豚豚乎莫得其門,紛紛乎若亂絲,遺遺乎若有從治。故曰:欲知者知之,欲利者利之,欲勇者勇之,欲貴者貴之。彼欲貴,我貴之,人謂我有禮。彼欲勇,我勇之,人謂我恭。彼欲利,我利之,人謂我仁。彼
注釋參考
誠信
真誠;真誠之心?!抖Y記·祭統(tǒng)》:“是故賢者之祭也,致其誠信,與其忠敬?!薄侗饼R書·堯雄傳》:“ 雄 雖武將,而性質(zhì)寬厚,治民頗有誠信?!薄缎绿茣げ苋A傳》:“ 華 雖出戎伍,而動必由禮,愛重士大夫,不以貴倨人,至廝豎必待以誠信,人以為難。” 宋 葉適 《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銘》:“故參知政事 吳興 李公 ,以誠信質(zhì)直事 孝宗 ?!?郭沫若 《蘇聯(lián)紀行·六月三十日》:“一位大領(lǐng)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,一定要來一套大演說的。誠信已孚,思想已移諸實踐,不說話比說話還要偉大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