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憂懸磬乏,乍喜覆盂安
出自唐代李商隱《大鹵平后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韻寄劉韋…于此縣寄居》:
驅(qū)馬繞河干,家山照露寒。
依然五柳在,況值百花殘。
昔去驚投筆,今來分掛冠。
不憂懸磬乏,乍喜覆盂安。
甑破寧回顧,舟沉豈暇看。
脫身離虎口,移疾就豬肝。
鬢入新年白,顏無舊日丹。
自悲秋獲少,誰懼夏畦難。
逸志忘鴻鵠,清香披蕙蘭。
還持一杯酒,坐想二公歡。
注釋參考
懸磬
亦作“ 懸罄 ”。1.懸掛著的磬。 明 何景明 《石齋歌》:“懸磬真諧《韶》《濩》音,國琛果獻(xiàn)珪璋用。”
(2).形容空無所有,極貧。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室如懸磬,野無青草,何恃而不恐?” 唐 柳宗元 《哭呂衡州》詩:“三畝空留懸罄室,九原猶寄若堂封。” 宋 王禹偁 《陳情表》:“四海無立錐之地,一家有懸磬之憂?!薄睹魇贰だ顗舫絺鳌罚骸懊袷胰鐟殷?,生計日不支?!?梁啟超 《新民說》第六節(jié):“譬之一家,雖復(fù)室如懸磬,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處者?!?/p>
盂安
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圣帝在上,德流天下,諸侯賓服,威振四夷,連四海之外以為席,安於覆盂?!焙笠浴坝郯病庇鲊鴦萏?。 王闿運(yùn) 《哀江南賦》:“蒸重熙以慈馭,祀二百而盂安?!?/p>
李商隱名句,大鹵平后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韻寄劉韋…于此縣寄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