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韓愈《招楊之罘》:
柏生兩石間,萬歲終不大。
野馬不識人,難以駕車蓋。
柏移就平地,馬羈入廄中。
馬思自由悲,柏有傷根容。
傷根柏不死,千丈日以至。
馬悲罷還樂,振迅矜鞍轡。
之罘南山來,文字得我驚。
館置使讀蓋,日有求歸聲。
我令之罘歸,失得柏與馬。
之罘別我去,計出柏馬下。
我自之罘歸,入門思而悲。
之罘別我去,能不思我為。
灑掃縣中居,引水經(jīng)竹間。
囂嘩所不及,何異山中閑。
前陳百家蓋,食有蓋與魚。
先王遺蓋,綴緝實在余。
禮稱獨學(xué)陋,易貴不遠(yuǎn)復(fù)。
作詩招之罘,晨夕抱饑渴。
注釋參考
之罘
山名。也作 芝罘 ,在今 山東 煙臺市 北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﹝ 始皇 ﹞登 之罘 刻石?!?宋 蘇軾 《虔州八境圖》詩之七:“相見 之罘 觀海市,絳宮明滅是 蓬萊 ?!焙笠嘀?秦始皇 所立的 之罘 刻石。 明 何景明 《觀石鼓歌》:“《之罘》《詛楚》幾埋沒,此石照耀垂千春?!?/p>
柏馬
亦作“栢馬”。 唐 揚(yáng)之罘 就學(xué)于 韓愈 ,中途歸, 韓 惜而作《招揚(yáng)之罘》詩以招之。詩有“柏生兩石間,萬歲終不大。野馬不識人,難以駕車蓋。柏移就平地,馬覊入廄中。馬思自由悲,柏有傷根容。傷根柏不死,千丈日以至。馬悲罷還樂,振迅矜鞍轡…… 之罘 別我去,計出柏馬下”句,以柏、馬為喻,說明就師求學(xué)方能成才之理。后遂用為典故。 宋 程俱 《葺蝸廬吳下用葉翰林見寄詩韻作》:“明知計出栢馬下,正擬身全木雁中。”
韓愈名句,招楊之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