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皎然《哭吳縣房聳明府》
仁人邁厚德,可謂名實全。撫跡若疏曠,會心極精研。
履危節(jié)詎屈,著論識不偏。恨以榮級淺,嘉猷未及宣。
伊人期遠(yuǎn)大,志業(yè)難比肩。昭世既合并,吾君藉陶甄。
奈何明明理,與善徒空詮。征教或稽圣,窮源反問天。
一官自吳邑,六翮委江壖。始是牽絲日,翻成撤瑟年。
金膏果不就,玉珮長此捐。倚伏信冥昧,夭修驚后先。
安知忘情子,愛網(wǎng)素已褰。為有深仁感,遂令真性遷。
心悲空林下,淚灑秋景前。夫子寡兄弟,撫孤傷藐然。
傾云為慘結(jié),吊鶴共聯(lián)翩。割念命歸駕,訣詞向空筵。
樹桃陰始合,愛客位常懸。幡然遠(yuǎn)行時,崇望歸朝旋。
悟茲歡宴隔,哀被歲月延。書帶變芳草,履痕移綠錢。
冥期儻可逢,生盡會無緣。幸愿示因業(yè),代君運精專。
相思轉(zhuǎn)寂寞,獨往西林泉。欲見故人心,時閱所贈篇。
素高陶靖節(jié),今重楚先賢。芳躅將遺愛,可為終古傳。
注釋參考
撫跡
謂追思陳跡往事。 唐 杜甫 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:“撫跡猶酸辛,平人固騷屑。”
疏曠
亦作“疎曠”。亦作“踈曠”。1.豪放;豁達(dá)。 唐 岑參 《郡齋閑坐》詩:“平生好疏曠,何事就羈束!” 宋 孫光憲 《漁歌子》詞:“黃鵠叫,白鷗眠,誰似儂家疎曠。”《宋史·徐禧傳》:“ 禧 疎曠有膽略,好談兵?!?袁枚 《隨園詩話補(bǔ)遺》卷五引 清 慶桂 詩:“我性本疎曠,山水思靜便?!?/p>
(2).遠(yuǎn)離;遠(yuǎn)隔。 唐 劉長卿 《九日岳陽待黃遂張渙》詩:“ 季鷹 久疏曠, 叔度 早疇昔?!?明 沉采 《千金記·楚歌》:“嘆人生在天地間,七尺軀從那里長?何故把爹娘疎曠?怎不把父母思量?”
(3).孤單寂寞。 唐 劉長卿 《自鄱陽還道中寄褚徵君》詩:“白首無子孫,一生自疏曠。”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玉鏡臺》第一折:“好天良夜成疎曠,臨風(fēng)對月空惆悵?!?/p>
(4).空闊,廣大;寬宏。 前蜀 杜光庭 《忠州謁禹廟醮詞》:“愿迴疏曠之慈,俯鑒虔祈之懇。” 宋 無名氏 《異聞總錄》卷三:“ 醴泉 尉 崔汾 仲兄居 長安 崇賢里 ,夏夜乘涼于庭際踈曠,月色方午,風(fēng)過覺有異香?!?/p>
會心
會心 (huìxīn) 領(lǐng)悟于心 understanding 會心的微笑極精
謂非常精美講究。 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廚子》:“ 曹能始 先生飲饌極精,廚人 董桃媚 者,尤善烹調(diào),先生宴客,非 董 侍則不懽?!?/p>
皎然名句,哭吳縣房聳明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