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過百五日,便作兩三聲
出自宋代楊公遠(yuǎn)《清明日雨中聞鵑二首》:
蜀魄抑何靈,年年不負(fù)盟。
才過百五日,便作兩三聲。
渠自懷歸計(jì),人因惱別情。
凄涼無處著,那更雨如傾。
注釋參考
百五日
指寒食日。 清 顧炎武 《金陵雜詩》之二:“重聞百五日,遙祭十三陵。”參見“ 百五 ”、“ 一百五日 ”。
作兩
《易·離》:“明兩作離,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明兩作離者,離為日,日為明,今有上下兩體,故云明兩作離也?!焙蟊尽兑住贰袄^明”之意,稱太子為“作兩”。言能繼天子而明照四方。 南朝 梁元帝 《皇太子講學(xué)碑》:“皇太子洊雷種德,重離作兩。” 隋 江總 《玄圃石室銘》:“天縱儲(chǔ)睿,生知作兩。”
三聲
舊指軍中用以傳令的金鼓、笳、鐸之聲。 銀雀山 漢 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十陣》:“三聲既全,五彩必具,辨吾號(hào)聲,知五旗?!?/p>
楊公遠(yuǎn)名句,清明日雨中聞鵑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出軌火車3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