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曾三聘《玉梁觀》:
道人抱道常避人,閉門三月不識春。
風(fēng)風(fēng)雨雨不相識,起迎北斗生精神。
夜來夢揖梅子真,脫胎換骨隔一塵。
玉池生液銀河潤。
嚥嗽自有元和津。
山中且住不須去,九仙嶺上云迷路。
搗余藥裹臥松根,只在丁當(dāng)鳥鳴樹。
注釋參考
夜來
夜來 (yèlái) 〈方〉∶昨天 yesterday 夜里 night梅子
梅子 (méizi) 梅樹的果實 mume;Japanese apricot脫胎換骨
脫胎換骨 (tuōtāi-huàngǔ) 道教徒認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,就能脫下胎,換上骨?,F(xiàn)在常用來比喻痛改前非,重新做人 be reborn;change completely and thoroughly;create new things out of the old;turn over a new leaf 成語解釋原為道教用語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轉(zhuǎn)凡胎為圣胎,換凡骨為仙骨?,F(xiàn)比喻通過教育,思想得到徹底改造。脫胎換骨出處宋·釋惠洪《冷齋夜話》卷一:“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,謂之換骨法;窺入其意而形容之,謂之奪胎法?!笔褂美淠情L老自服了草還丹,真是脫胎換骨,神爽體健。一塵
(1).一粒微塵。常喻事物的微小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野鵝賦》:“雖陋生於萬物,若沙漠之一塵。” 唐 聶夷中 《古興》詩:“片玉一塵輕,粒粟山丘重?!?清 任泰學(xué) 《質(zhì)疑·周易》:“附上《周易》質(zhì)疑若干條,一塵勺水,未必?zé)o補於高深,或去道尚遠,亦示近日學(xué)問所到而已?!?/p>
(2).道家稱一世為一塵?!短綇V記》卷四五引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丁約》:“儒謂之世,釋謂之劫,道謂之塵?!?宋 孫覿 《奉寄沉理問》詩:“可憐仙凡一塵隔,哀樂紛綸殊不極?!?/p>
(3).借指相當(dāng)大的差距。 明 王守仁 《寄鄒謙之》書:“縱令鞭辟向里,亦與圣門致良知之功,尚隔一塵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文壇三戶》:“那些作品,即使摹擬到和破落戶的杰作幾乎相同,但一定還差一塵?!?/p>
曾三聘名句,玉梁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