羨公去鳴騶,醉上長安陌
出自元代許有壬《摸魚子 中都餞荀平叔都事赴大都》:
正荒寒似逃空谷,佳人又話離別。
風低白草天無際,漠漠平沙如雪。
心欲折。
看落日飛鴻,一線明還滅。
長歌激烈。
把湖海襟期,關(guān)山風物,取次付彈鋏。
毛錐子,千古鉆研搜*。
誰知更比鳩拙。
仲宣不作登樓賦,閑殺一天秋色。
珊佩*。
羨公去鳴騶,醉上長安陌。
予懷轉(zhuǎn)結(jié)。
怕紫塞寒深,碧云暮合,酒醒見明月。
注釋參考
鳴騶
古代隨從顯貴出行并傳呼喝道的騎卒。有時借指顯貴。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及其鳴騶入谷,鶴書起隴,形馳魄散,志變神動。” 唐 高適 《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》:“歌謡隨舉扇,旌旆逐鳴騶?!?清 曹寅 《雨中和漁村韻》:“不掃春廳雪,鳴騶罷往來。”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許有壬名句,摸魚子 中都餞荀平叔都事赴大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像素果汁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