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賀鑄《游云龍張氏山居》:
昔聞張逸民,卜筑云龍山。
東望結(jié)遐想,喜得彭城官。
一語(yǔ)定襟契,宛如平生歡。
招攜屬休沐,投此蘿薜間。
女仆候門巷,青袿雙翠鬟。
蘇齋軒戶明,餅火焚椒蘭。
寶墨鬼神護(hù),清詩(shī)冰玉寒。
森然拱檐溜,架石排瑯玕。
東趨放鶴亭,磴道披茅菅。
指顧百村落,炊煙林莽間。
日腳灑平陸,兩山如斷環(huán)。
凄風(fēng)振晚葉,坐怯衣裘單。
引領(lǐng)紫霄極,飄颻如可干。
緬懷眉山公,五馬來游盤。
酣興走顛筆,蒼崖即鑱刊。
午年仲冬月,雪野云彌漫。
掃石坐舒嘯,惠泉烹鳳團(tuán)。
當(dāng)時(shí)詫盛集,千古陋逵安。
俛仰跡遂陳,斯人久泥蟠。
我來后千日,逸躅何由攀。
遇勝不能賦,俯尋塵路還。
山英移未勒,時(shí)款白云關(guān)。
注釋參考
千日
千日酒之省稱。 宋 張表臣 《珊瑚鉤詩(shī)話》卷三:“酒有‘若下春’,謂 烏程 也;‘九醖’,謂 宜城 也;‘千日’, 中山 也;‘蒲桃’, 西涼 也?!?清 沉濤 《瑟榭叢談》卷下:“《博物志》載 劉玄石 千日酒事甚怪……是酒名千日,極言其釀日之久耳,后人遂附會(huì)為‘一醉千里’之説?!眳⒁姟?千日酒 ”。
逸躅
(1).猶捷足。 宋 王禹偁 《送朱九齡》詩(shī):“還得便高堂,無辭縻逸躅。”
(2).逸跡;遺蹤。 唐 溫庭筠 《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樓臺(tái)池沼雅為勝絕荒涼遺址僅有存者偶成四十韻》:“沉機(jī)發(fā)雷電,逸躅陵 堯 湯 ?!?宋 周紫芝 《酹三賢賦》:“抗高風(fēng)而配逸躅兮,追兩軌以奚羞。” 清 顧炎武 《答原一公肅兩甥書》:“隨廚俊之后塵,步 楊 班 之逸躅?!?/p>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(dá)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(shī)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門新營(yíng)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(shī)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(guó)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(guó)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(shī)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(bào)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(cāng)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(duì)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(shí)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賀鑄名句,游云龍張氏山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