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針競引雙絲縷,家家盡道迎牛女,不見渡河時(shí)。
出自宋代張先《菩薩蠻·雙針競引雙絲縷》
注釋參考
雙針
《太平御覽》卷八三○引 南朝 宋 劉義恭 《啟事》:“圣恩賜金銀針、七色縷?!币蛞浴半p針”為針之美稱。 南朝 梁 蕭子范 《七誘》:“懷素縷之雙針,愿因之於三鳥。” 南朝 梁 劉遵 《七夕穿針》詩:“向光抽一縷,舉袖弄雙針。”
絲縷
(1).蠶絲、線縷之類的統(tǒng)稱?!赌印ど型稀罚骸捌┤艚z縷之有紀(jì),罔罟之有綱?!薄段骶╇s記》卷一:“中設(shè)木畫屏風(fēng),文如蜘蛛絲縷?!薄赌鲜贰埦w傳》:“ 劉悛之 為 益州 ,獻(xiàn) 蜀 柳數(shù)株,枝條甚長,狀若絲縷?!?/p>
(2).指不斷的情思。 魯迅 《<吶喊>自序》:“所謂回憶者,雖說可以使人歡欣,有時(shí)也不免使人寂寞,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(shí)光,又有什么意味呢?!?/p>
家家
家家 (jiājiā) 每戶 every family道迎
導(dǎo)致;引迎?!稘h書·武五子傳論》:“ 千秋 材知未必能過人也,以其銷惡運(yùn),遏亂原,因衰激極,道迎善氣,傳得天下人之祐助云。” 顏師古 注:“激去至極之災(zāi),引致福善之氣。道,讀曰導(dǎo)?!?/p>
牛女
(1).牽牛、織女兩星或“ 牛郎織女 ”的省稱。 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儀景星於天漢,列牛女以雙峙。” 唐 元稹 《新秋》詩:“殷勤寄牛女,河漢正相望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鵲橋仙》詞:“年年牛女恨風(fēng)波,拚此事、人間天上。” 明 唐寅 《江南四季歌》:“梧桐忽報(bào)秋風(fēng)起,鵲橋牛女渡銀河?!?周實(shí) 《金縷曲·七夕傷逝》詞:“嘗盡人天離別恨,我亦銀河牛女。”參見“ 牽??椗?”、“ 牛郎織女 ”。
(2).謂牛女分野。指 廣東 、 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區(qū)。 明 張煌言 《和定西侯張侯服留題金山原韻》之六:“霸就 鴟夷 原去 越 ,兵聯(lián)牛女正當(dāng) 閩 。”參閱 清 查繼佐 《罪惟錄·地理志》。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渡河
渡河 (dùhé) 通過江河 cross a river張先名句,菩薩蠻·雙針競引雙絲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