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龍肸蠁意已傅,似言此賜非予專
出自宋代劉宰《賽龍謠寄陳倅校書(shū)兼呈黃堂》:
重光協(xié)洽之歲夏四月,朱方不雨川源竭。
田家汲井灌新秧,綆短瓶羸汗流血。
太守尤民一念深,欲決銀河起伏險(xiǎn)。
彌月驅(qū)馳偏群祀,云卷碧霄呈象緯。
聞?wù)f南洲有蟄龍,百年水旱資神功。
民言直徹九天上,絲綸屢下恩光重。
來(lái)往瞻言三百里,別乘親行古無(wú)此。
潔蠲牢醴薦芬馨,愿借英靈一瓢水。
瓢水英靈亦何在,精誠(chéng)自與神明會(huì)。
炎官叱馭正當(dāng)空,豐隆已駕隨飛蓋。
歸軒暮扣古城闉,霈澤朝均千里外。
秧田得雨變青青,麥田流水迷溝塍。
擊壤歡呼紛老稚,慚愧今年又豐歲。
典衣沽酒賽神龍,一飽權(quán)輿神所賜。
神龍肸蠁意已傅,似言此賜非予專。
一瓢汲水能回天,多謝紫府瀛洲仙。
瀛洲仙人笑揮手,龍不言功我何有。
祗今千騎擁朱輪,即是商家大旱作霖人。
注釋參考
神龍
(1).謂龍。相傳龍變化莫測(cè),故有此稱?!俄n詩(shī)外傳》卷五:“如神龍變化,斐斐文章,大哉,《關(guān)雎》之道也!”《文選·張衡<西京賦>》:“若神龍之變化,章后皇之為貴。” 薛綜 注:“龍出則昇天,潛則泥蟠,故云變化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烏仗那國(guó)》:“我所仗劍,神龍見(jiàn)授,以誅后伏,以斬不臣?!?/p>
(2). 三國(guó) 吳 都 建業(yè) 正殿名?!段倪x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抗 神龍 之華殿,施榮楯而捷獵。” 劉逵 注:“ 神龍 , 建業(yè) 正殿名?!?/p>
肸蠁
亦作“肹蠁”。1.散布;彌漫。多指聲響、氣體的傳播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光色炫晃,芬馥肸蠁?!泵Z,一本作“ 肹 ”。
(2).引申為聯(lián)綿不絕。 清 褚人穫 《堅(jiān)瓠廣集·林方伯妾》:“女生七子,三甲榜,四孝廉,簪笏肸蠁不絶?!?/p>
(3).比喻靈感通微。 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天帝運(yùn)期而會(huì)昌,景福肹蠁而興作。” 唐 杜甫 《朝獻(xiàn)太清宮賦》:“若肸蠁之有憑,肅風(fēng)飈而乍起?!?宋 王禹偁 《擬裴寂禱華山文》:“既肹蠁之不昧,豈聦明之我欺?!?明 楊慎 《送石熊峰閣老代祀泰山闕里》詩(shī):“郊禋元祀啟,肹蠁九幽通?!薄缎咽篮阊浴た逼ぱ巫C二郎神》:“此間有個(gè) 清源廟道 二郎神 ,極是肹蠁有靈?!?王國(guó)維 《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歐洲》詩(shī):“平生未擬媚 鄒 魯 ,肹蠁每與 沂 泗 通?!?/p>
(4).猶縹緲,隱約。 唐 康駢 《劇談錄·郭鄩見(jiàn)窮鬼》:“肸蠁間常有二物,狀如猿玃,衣以青衣碧衣,出入寢興,無(wú)不相逐?!薄短綇V記》卷一三六引《柳氏史·唐玄宗》:“ 玄宗 得藥喜,盡去左右,獨(dú)搆火於殿中。煮未熟,怠而假寐,肸蠁之際,有神人長(zhǎng)丈餘,馬具飾身,被金甲,操戈,繞藥鼎三匝。”
劉宰名句,賽龍謠寄陳倅校書(shū)兼呈黃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