愁山悶海,沉吟暗想,積漸難睚
出自元代丘士元《【中呂】滿庭芳 相思》:
愁山悶海,沉吟暗想,積漸難睚。
冷清清無語人何在?瘦損形骸。
愁怕到黃。
昏在側(cè),最苦是兜上心來。
咱無奈,相思痛哉!獨(dú)自靜書齋。
。
注釋參考
愁山悶海
喻愁悶極多。 元 無名氏 《爭報(bào)恩》第二折:“俺又不曾弄月嘲風(fēng),怎攬下這場愁山悶海。”
成語解釋憂愁如山,苦悶似海。形容愁悶象山一樣大,象海一樣深,無法排遣。愁山悶海出處元·無名氏《爭報(bào)恩》第二折:“俺又不曾弄月嘲風(fēng),怎攬這場愁山悶海。”沉吟
(1) [ponder;be unable to make up one's mind]∶深思吟味
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。——魏· 曹操《短歌行》
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——楊朔《茶花賦》
(2) [mutter]∶ 間斷地低聲自語,遲疑不決
輕聲沉吟
沉吟放撥插弦中,頓起衣裳起斂容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詳細(xì)解釋①猶豫;遲疑:他沉吟了好一會兒|沉吟不決。②喃喃自語:手捧詩卷沉吟不已。③深思:令人沉吟回味。
暗想
暗想 (ànxiǎng) 私下考慮 think within oneself積漸
積漸 (jījiàn) 逐漸累積而成 gradually 積漸養(yǎng)成的習(xí)慣丘士元名句,【中呂】滿庭芳 相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